詩詞研究·詩學研究·玉臺新詠箋注
詩選集注本。十卷。南朝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兆宜,字顯令,吳江(今屬江蘇)人,康熙時秀才,注徐陵、庾信二人文集,又注《才調集》、《韓偓集》。《清史列傳》卷七○有傳。《玉臺新詠箋注》成書于康熙十四年(1675),當時僅以抄本流傳,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經過程琰刪補,方有刻本行世。琰(1739—1796),又名際盛,字煥若,號東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乾隆間進士,曾入四庫全書館任編校。程氏取當時的通行本與明趙均小宛堂覆宋本對原文進行校勘,又在吳注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訛者悉正,刪繁補闕,參以評點的工作。此書注釋引證頗博,每卷將通行本增益之作退回卷末,并注明何者為宋本所有,何者為后人增益,便于讀者了解宋本舊貌,是其突出的優點。缺點是,注文過繁,失于剪裁,“又多以后代之書注前代之事,尤為未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除此之外,吳、程二注在引文上也時有錯誤。例如引《廣韻》文而誤作《說文》,引《呂氏春秋》文而誤作高誘《呂氏春秋注》;又如引《莊子》、《戰國策》以至李尤、郭璞等人之文往往出現錯字,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的《玉臺新詠》箋注本,在研究《玉臺新詠》和漢魏六朝詩歌方面曾起過一定作用,至今仍有其參考價值。舊時通行本有清光緒五年(1879)宏達堂刻本、掃葉山房石印本、《四部備要》本和世界書局本等。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玉臺新詠箋注》穆克宏校點本,不但糾正了原注的錯誤達一百八十馀條之多,還利用有關資料對《玉臺新詠》原文作了詳細校勘,使本書在質量上大為提高。書后附錄明袁宏道至今人鄭振鐸所作序跋二十八篇,多系世所罕見,對研究《玉臺新詠》亦頗有參考價值。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獨孤及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王梵志詩校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