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邈·剔銀燈》唐宋詞匯評賞析
江上秋高霜早。云靜月華如掃。候雁初飛,啼螀正苦,又是黃花衰草。等閑臨照。潘郎鬢、星星易老。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長安西笑。臂上妝痕,胸前淚粉,暗惹離愁多少。此情誰表。除非是、重相見了。
【本事】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宿州營妓張玉姐,字溫卿,本蘄澤人。色技冠一時,見者皆屬意。沈子山為獄掾,最所鐘愛。既罷,途次南京,念之不忘,為《剔銀燈》二闋。(詞略)其后明道中,張子野先,黃子思孝先,相繼為掾,尤賞之。偶陳師之求古,以光祿丞來掌榷酤,溫卿遂托其家。僅二年而亡,才十九歲。子思以詩吊之云:“人生第一莫多情,眼看仙花結不成。為報兩京才子道:好將詩句哭溫卿。”先是,子思有愛姬宣哥,客死舟中,遺言葬堤下,冀他日過此得一見,以慰孤魂。子思從之,作詩納棺中。其斷章云:“恩同花上露,留得不多時。”二人皆葬于宿州柳市之東。子野嘉祐中過而題詩云:“好物難留古亦嗟。人生無物不塵沙。何時宰樹連雙冢,結作人間并蒂花。”
【編年】
據夏承燾《張子野年譜》,張先明道元年(1032)為宿州掾。此二詞蓋作于天圣九年(1031)或稍前。
【附錄】
蔡襄有《呈沈子山·邈字子山,時知福州》二首,今錄如下:
荷葉新詞天下工,玉人垂手倚秋風。一聲清唱穿云去,斜日烘簾曲未終。
六月閩溪荔子丹,新秋猶喜薦雕盤。自嗟千里歸程遠,不得繁枝雨后看。
上一篇:《沈邈·剔銀燈》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賀鑄·臺城游(水調歌頭)》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