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柳河東集
詩文別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其中詩三卷。唐柳宗元撰。柳宗元的集子是劉禹錫受宗元臨終前的托付而為之編次的,名曰《河東先生集》,共三十卷。至北宋時,此集流傳很少。北宋初,經過穆修的多年訪求,曾得一個四十五卷的舊本,已非舊編,經穆修校定,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重為刊行,稱《河東先生文集》。此四十五卷本就成為后來一切柳集的祖本。北宋時,對柳集的整理主要在編輯、校訂上。除穆修外,徽宗政和四年(1114)沈晦據穆本、京師小字三十三卷本、曾丞相家本及晏殊本校訂,編成“四明新本”。后又有李石參前人校訂諸本,重編一本。以上北宋時的諸多編定本,今均亡佚,僅從存世的序跋等史料中窺知一二。南渡以后,對柳集的整理多側重于音釋和注解,今所見的宋本柳集亦為各種南宋注釋本。較早的有張敦頤《柳文音釋》、嚴有翼《柳文切正》、童宗說《柳文音釋》、潘緯《柳文音義》、韓醇《柳文詁訓》等。和韓集一樣,諸家注本一出,書坊匯輯注家綜合本后,以上各家單行注本皆廢。韓醇的《新刊詁訓柳先生文集》于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與韓集并刊。韓醇所注柳集的版本為穆修、沈晦四十五卷本系統,今有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而張敦頤、潘緯、童宗說三家的注本則合為《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宋時有麻沙書坊刻本,元、明人翻刻者甚多,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有善敬堂覆宋本。今存最早的版本則為北京圖書館所藏的元刻建本(《四部叢刊》有影元刊本)。南宋更有所謂百家、五百家之集大成的綜合本。今北京圖書館藏海源閣楊氏舊藏《新刊增廣百家詳補注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是現存柳集宋刻中最早而又較完整的,其中保留了前人沈晦、任淵、文讜以及韓醇、張敦頤、童宗說諸人的成果,據專家鑒定為宋蜀刻本,已是海內孤本。后又有本于百家注本的《五百家注柳先生文集》,此本為宋魏仲舉集注刊刻,所收僅近百家注。魏氏曾與《新刊百家注音辨韓昌黎先生文集》并刊。此五百家注本一直未見翻刻,今僅存宋殘本十一卷,《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有文淵閣影印本。鄭定《重校添注柳文》則據五百家注本重為校訂添注,傅增湘曾見過此書之宋刊九行本(見《藏園群書題記》卷一二)。據今人吳文治考定,后世著名的廖瑩中世綵堂本《河東先生集》,與鄭定本基本相同,只是刪去了其中各家注釋者的姓氏,偶加以校正和注文,實際上是鄭定本的改頭換面。明嘉靖郭雲鵬重刻世綵堂本,改題濟美堂,以與韓集東雅堂本并稱。世綵堂本今有上海蟫隱廬影宋刻,1958年中華書局又據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又重印。元、明人多覆刻宋本,新刊者少。明蔣之翹輯注《唐柳河東集》四十五卷(與韓集合刊)較為有名,有明三徑藏書刻本和《四部備要》排印本。今人吳文治有校點本《柳宗元集》,以宋百家注本為底本,參校十馀種主要版本,且力求善本對校,較為完備,中華書局1979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柳亞子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栗里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