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縝密
古代詩學概念。指細致綿密、渾成自然的風格。《禮記·聘義》:“縝密以栗。”原是以美玉紋理細密,質地堅硬,形容人的品格。后來擴展到詩歌領域,唐代司空圖《詩品》列為一品:“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水流花開,清露未晞,要路愈遠,幽行為遲。語不欲犯,思不欲癡。猶春于綠,明月雪時。”當中四句形容作品細致、綿密的品貌如水之流放,露之微滴,對它的營構、觀照都當仔細從事。“縝密”可包含多層次的含義,景象、情節等自身呈現的特點,及對它們的結構布局,尤以后一方面為人注意,但大多是技法層次的談論,講究照應、緊湊。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啟行之辭,遂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李漁講“針線細密”(《閑情偶寄》),施補華論詩:“收處作回顧之筆,兜率全篇,恰與起筆倒人者相照應,最為整密可法。”(《峴傭說詩》)哈斯寶贊曹雪芹之手筆“文思之深有如大海之水,文章的微妙有如牛毛之細,脈絡貫通,針線交織”(《新譯紅樓夢》序)。司空圖之突出處在于對“縝密”作了辯證的理會,即以為“縝密”不僅是藝術風格的問題,更關系到藝術構思的問題,并以“語不欲犯,思不欲癡”二句,說明進行藝術構思時,功夫要縝密,思路須活潑,要避免前后矛盾,重復雷同。其跡象應“如不可知”。他還以春天之天涯綠遍和雪月輝映之素瑩形容“縝密”之渾成自然、不著痕跡的境界,不局限于技法之一隅,而是聯系到作品整個的情調、風格。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綺麗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羌村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