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安雅堂集
詩文別集。十九卷,共八種,包括文集二卷,書啟一卷,重刻文集二卷,詩無卷數,《二鄉亭詞》三卷,《祭皋陶》一卷,未刻稿八卷,《入蜀集》二卷。清宋琬撰。琬詩集在其生前已有數次刊刻。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刊有《荔裳集》;此集署有“本衙藏版”,版心有“安雅堂”三字,由其門人宣城儲日升校訂,包括文集一卷、詩集一卷。另外還有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刊刻的《安雅堂文集》二卷、詩無卷數。這兩個集子所收詩皆為作者早年作品。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琬罷官后居江南,又曾刻《安雅堂集》文集二卷、詩集二卷。王士禛《池北偶談》云:“康熙壬子(1672)春,(琬)在京師,求予定其詩筆,為三十卷。”此三十卷本未能刊刻,早佚。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又云:“庚辰(1700),余官刑部尚書,荔裳之子思勃來京師,以《入蜀集》相示,亟錄而存之。”康熙(1662—1722)年間,《入蜀集》并未刊刻,王士禛的過錄本卻在文人間流傳。《安雅堂拾遺詩》(指未刻稿)及其詞集等,系其族孫宋邦憲所刻,刊于清高宗乾隆元年丙辰(1736)。《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此編“掇拾殘剩,非但珠礫并陳,亦恐真贗莫別,均不足見琬所長”。此編所錄詩止于康熙九年庚戌,即作者逝世前三年。《入蜀集》刊于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宋琬詩篇大致載于上述所刻諸集中。從清代所刻總集中如《詩觀》、《感舊集》中還能輯到一些佚詩。此《安雅堂集》有民國年間中華書局所編《四部備要》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寧調元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