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至味
古代詩學概念。指詩歌中某種最高的審美境界?!拔丁痹且环N人的生理味覺。《呂氏春秋·本味》早有“說湯以至味”的故事。把“至味”引入文論領域,始于唐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大羹玄酒,體節之薦,味之至者。”但由于柳氏此文,意在提倡“奇味”,所以沒有直接就“至味”的審美內涵展開論述。大力提倡“至味”以論文藝的是蘇軾,其《送參寥師》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庇帧稌S子思集后》云:“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非馀子所及也?!彼嬗懻摗爸廖丁钡睦碚撘馓N,認為是藝術美的一種最高境界,其特點是在高雅簡古、渾然天成的藝術形式中,涵蘊著深邃無限、難以窮盡的審美趣味。他又在《評韓柳詩》中說“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在《和陶詩序》中說“質而實綺,癯而實腴”,都可以作為其“至味”概念的具體說明?!爸廖丁焙w了纖秾綺麗、咸酸眾好,而又超越了咸酸眾好和纖秾綺麗;兼備法度、技巧、言象、形式,而又超越了法度、技巧、言象、形式。創作者既需要“閱世”、“觀身”,投身生活激流中去體驗,但在具體創作時又是以虛靜的審美方式去“閱”、去“觀”。如此方能臻達“至味”的藝術高境。此后人們紛紛以“至味”論詩談藝,如明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評陶淵明詩云:“高情遠韻,殆猶大羹充铏,不假鹽醯,而至味自存者也。”于此可見其影響。參見“滋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自家真態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