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鄭清之
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少從名儒樓鑰學,能詩文。南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進士,授峽州教授。嘉定十六年,遷國子學錄。因參預立理宗有功,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侍郎、兼崇政殿說書。理宗紹定元年(1228),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紹定六年,權臣史彌遠卒,命清之為右丞相。鄭在相位汲引清流,如真德秀、魏了翁、趙汝談、游似、洪咨夔、李宗勉等,時號“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拜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后封申國公、衛國公、越國公,賜第于京師。淳祐七年(1247),再度入相,政多出其妻及侄孫太原,昏謬貪賄,為人所議。淳祐十一年,以齊國公致仕,卒追封魏郡王,賜謚忠定。清之為人大度,政尚清儉,對于史彌遠制造之江湖詩案及所迫害之江湖派詩人采取保護態度,故為江湖詩人所感激,《江湖集》亦收其詩小集,其七絕頗有勝處,善于用常見的事物、淺顯的語言以說理。一些小詩頗具禪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詩云:“今觀所作,大都直抒性情,于白居易為近。其《詠梅》、《詠雪》七言歌行二十首,亦頗有可觀。”著有《安晚堂集》。《宋史》卷四一四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逸老堂詩話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鄭珍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