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杜甫作。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不可遍舉。”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此憂傷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傷懷。 下四,春望之情,遭亂思家。趙汸曰:烽火句,應感時;家書句,應恨別,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發白更短,愁亂思家所致。”清浦起龍《讀杜心解》:“溫公說是詩有人物散亡,意在言外之嘆。趙汸說是詩明照應相生、引伸作法之端。其實詞旨顯淺,不須疏解。鶴云:‘三月’,季春三月也。按:自祿山禍起,至此已一年余,鶴說良是。但如此則不成句法矣。考史:上年之春,潼關雖未破,而寇警不絕。此云‘連三月’者,謂連逢兩個三月。詩作于季春,故云然耳。”今人徐應佩、周溶泉說:“‘感時’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唐詩鑒賞辭典》)。此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春,時作者仍困居長安。是年三月,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又降臨到這座歷經洗劫、繁華消盡的都城。作者憂傷地徘徊于曲江一帶,他感時念亂,睹物神傷,吟成了這首名作。全詩通過眺望淪陷后長安的破敗景象,抒發了感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寫春望之景,后四句抒春望之情。‘望’是全篇的貫串線索,從所望的景色開始,以望者的情態作結,抒情主人公形象鮮明突出;善于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感情強烈,言簡意豐;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義渾灝。明胡震亨評此詩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百代而下,當無復繼。”(《唐音癸籤》)。
上一篇:《春曉》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暗香·石湖詠梅》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