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山谷全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內(nèi)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別集》二十卷,詞一卷,簡尺二卷,共六十七卷,其中詩二十三卷,北宋黃庭堅撰。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分寧(江西修水縣)人。治平進(jìn)士,早年以詩文受知蘇軾,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shí)錄》檢討官,《神宗實(shí)錄》修成而被擢為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于黔州等地?;兆诔?,羈管宜州卒。
黃詩多以個人遭遇和仕途人生的感受為題材,帶有極強(qiáng)的反思色彩。作者意欲從歷史文化精神里重新確立宋代士人生活的準(zhǔn)則?!拔揖颖焙>虾?,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幾復(fù)》)。這不僅是對遠(yuǎn)在天涯朋友的懷念,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對人生真諦的追求。《登快閣》是在對亦官亦隱生活追求中去實(shí)現(xiàn)心理平衡,“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還有一些表現(xiàn)對人生真諦探索的詩章中充滿了禪理機(jī)鋒,反映了黃庭堅對于人生的思考。黃詩中也有一些反映其憂國憂民情緒和人民疾苦的詩篇,如《書磨崖碑后》《流民嘆》《戲和答禽語》等。
山谷詩氣象蕭森,冷峭峻潔,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其中以七律最有特色,往往于生硬拗折中蘊(yùn)無窮之余味。黃詩避熟就生,注重鍛字煉句,多拗句、險韻、硬語、僻典,有時也影響了詩意的表達(dá)。黃氏論詩主張師法杜甫(實(shí)際上是學(xué)杜甫夔州時作品,并非學(xué)杜甫詩之全部),倡“點(diǎn)鐵成金”“脫胎換骨”之說,這些對后世影響很大,以至形成了以黃氏為宗的江西詩派。
山谷《內(nèi)集》為黃氏之甥洪炎所編,編于建炎二年(1128),《外集》為李彤所編,編于孝宗時(1163~1189),《別集》為其孫黃㽦所編,編于淳熙九年(1182),后附黃㽦所著山谷《年譜》三十卷,對于黃氏生平作了較細(xì)致的鉤索排比。黃集刊本甚多,卷數(shù)、分卷多有不同,然皆出于此,這三個集子,除《豫章集》有宋刻本傳世外,其他兩集皆未見宋刻,三集最早合刻本為明弘治間葉天爵刻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聽秋聲館詞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空同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