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案奇聞
清代白話長篇公案小說。三十四回。題“惜紅居士編纂”,其真實姓名及生平不詳。成書于清光緒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文光書坊刊本。1993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白話公案俠義小說選刊”、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近代珍稀本小說”排印文光書坊刊本。
遼東人氏李持鈞,生得虎背熊腰,氣宇軒昂,能文能武,從小就有大志。年輕時,因父在江蘇做官,就隨任讀書。一次,由江蘇到浙江公干,單身一人,手攜行李,大步向前,饑餐渴飲。到嘉善時,見風和日麗,桃紅柳綠,為領略兩岸風光,就由旱路改行水路。半夜船泊八里蕩,忽聽前艄有人落水聲音,眾人均未在意。天明船行至毛家灣,發現其中一個船客的腦袋沒有了,個個驚得面如土色,魂都掉了。因人命關天,非同小可,只得到石門縣報案。
石門縣公姓程,清廉正直,吏服民安。程公與李公父親是同寅至好,李公遂仔細介紹了途中情況。程公出城驗尸后,連審兩堂,毫無眉目。李公就獻計:一面帶干練捕快及船客各若干,乘原船復至嘉善尋訪兇手;一面提審管船,行刑逼供,承招監押,揚言已拿獲罪犯,此案了結,使真兇不防備,以利緝訪。
程公一一依計而行。到嘉善后,李公安排五世郎中裴道運,打出“仙傳妙手,起死回生”、“路過貴地,暫留揚名”的旗號,臨街行醫。其他各人裝成爛腿的、駝背的、測字的等等,分往求醫看病,揚名顯威,明查暗訪。后來,李公在天橋煙館里聽到兩人閑談:小白鰷賽張順殺了華亭李官的兒子,開航船的張富有吃了冤枉官司。起因是去年,李父在華亭上任不久,便拿獲結伙為盜的張二麻子等一伙賊人并予正法,獨小白鰷賽張順水性好得以逃脫,并時時伺機報仇。后得知李公出門不帶從人,就一路跟去,半夜里翻身上船,伺機下手。李公聽后,又驚又喜。喜的是真兇已有著落,驚的是自己險遭毒手。并肯定了那天在嘉善,那個耳后生瘤,盯住他看,晚上開船時假意搭船復又離去的人,是沖他而來,半夜卻錯殺無辜。于是吩咐裴道運,如有人來治瘤,必須設法拿住。不幾日,小白鰷因耳后瘤子腫脹,往“活神仙”裴道運處醫治。裴用麻藥麻翻小白鰷,預先埋伏在茶坊、酒肆、煙館內的捕快一起出動,將小白鰷捉拿歸案。
李公回到江蘇華亭后,其父就給他援例捐了遇缺即補的知縣。李公便束裝進京,到部驗收。后因偕同候補府經歷押送五萬兩軍餉有功,被奉委任天津府靜??h知縣。一日,李公外出回署,見大街上圍著人群,經查是錢鋪內因兌換銀兩口角打架,一是鋪掌陸萬春,一是鄉農朱十二。陸說朱賣銀分量不足,朱道陸故意扣克重量。李公當場取來原銀,天平稱過,足量不差。鋪掌自知理短,賠錢認錯。原來這錢鋪是戶部陸監生開的,仗著官勢,專門克削商民,重入輕出,人人痛恨。今遇李公處治,也應算是報應。李公剛到衙門,遇一披頭散發的中年婦人攔輿呼冤。稱丈夫張雄,原本塾師,后病故,在偕女招妹送葬中途,女病,學徒許國楨乘機誘拐招妹逃跑,無影無蹤。 李公聽后即吩咐公差追押許國楨到案。 起先許巧言搪塞,只承認路遇強人,連車并師妹一起劫去。 后來李公經周密調查,訪知許國楨平日不務正業,結交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實乃敗類。 許見李公說出自己根底,只得供出自己貪財起意、忘恩負義、勾結匪類,將師妹拐騙搶去的事實。 李公遂不動聲色,親自帶壯勇,一舉抓獲匪人,救出招妹,使母女團圓。
一日,李公審卷,見一案上寫:“謀死親夫,業已過堂,奸夫緝獲,尚未提問。”看后,覺得其中情節多有可疑,破綻甚多,遂叫下人張榮扮作過路商客,前往案地馮官屯查訪。得知出面告的人是綽號“坐山虎”、死者陸進財的堂兄弟陸大榮,奸夫是陸大榮家的門館李瞎子。他們通同一氣,圖謀進財的家產,咬定陸妻身孕是奸生的,這樣,就是生子也不能承受家產。何況有身孕的人經不起種種折磨,容易屈打成招,真是詭計狠毒。陸大榮眼見進財整整齊齊的家業就要到手,哪知碰到李公這樣的官,如意算盤落空。李公傳一干人證上堂審訊。陸大榮強詞奪理,說進財究竟是病死、謀死,可開棺驗尸,情愿具結;陸妻回話語言爽朗,端莊穩重;“奸夫”李瞎子自知情虛,乘機三十六著走為上,畏罪溜了。后李公命開棺驗尸,尸體病容可見,銀針探毒也無反應,又從左耳拔出一根三寸長鐵釘,但左耳既不破爛,也無血跡,實系死后插入。驗尸結果,病死情真。陸大榮見奸計敗露,嚇得目瞪口呆,無言以對。李公秉公判斷:陸妻無罪釋放,重置家業;李瞎子貪利忘義,罪有應得;陸大榮殘毀尸體,誣人名節,傷天害理,罪大惡極,歸案嚴辦。
一日,李公因倦入夢,朦朧中仿佛有人告狀,并指明方向。遂微服私訪,來到王家集的小土地廟。訪知賣果子的后生黃鹿兒,原家道殷實,聘徐二混之女為妻。徐二混不安好心,欺鹿兒爹忠厚,陪他抹牌、押寶。不幾年,弄得黃家財散人亡,剩下娘兒倆窮困潦倒,二混倒成了暴發戶。不久,二混設計賴婚,將女兒改許富豪杜大隆之子,做了填房。李公來到雙順居酒店,正巧遇見杜家迎聘,遂當機立斷,臨門設立公案。因緣由清楚,供證確鑿,審后判決:黃鹿兒自幼聘定徐家女兒,媒證、庚帖現在;徐二混一女兩嫁,貪利無恥;杜大隆誆娶有夫之女,貪得厚奩。徐、杜各罰地二百畝給黃鹿兒管業;杜大隆認徐二混女兒為義女,招贅黃鹿兒。從此,三家姻親和氣往來。一段姻緣,散而復聚。不但黃家對李公感激涕零,眾人也個個贊嘆傳揚。
上一篇:《最娛情》介紹|賞析
下一篇:《枕上晨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