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陸修靜
南朝的道教改革家與南天師道的開創(chuàng)人。字元德,是吳國丞相陸凱的后裔。他生于東晉末年,那時天下已經(jīng)動蕩不安,他雖精通儒學,但卻對做官當老爺不甚感興趣。盡管他有嬌妻在室,但并不留戀兒女之情,他渴求的是另外一種生活,就是道書上描繪的神仙生活。后來,他竟然拋棄家小,一個人云游天下名山,去尋訪名士異人,以求得神仙真人的奧秘。四十歲前后,他已經(jīng)成了南方道教中的一個大人物,以博通道教各派的經(jīng)典著稱于世。南朝宋文帝特地派人把他請到皇宮中來,聽他講道。陸修靜早已對南方道教的混亂局面感到憂慮,于是他借著這個機會,提出并實施了一套系統(tǒng)的宗教改革措施,對南方天師道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治。后來,劉宋王朝發(fā)生宮廷政變,文帝被殺,他便離開了金陵,隱居廬山東南瀑布巖下,修道著書。公元467年,宋明帝又派人去請他出山,他再三推辭,未果。傳說,他離開廬山的那天,有熊虎猿鳥聚集滿路,悲鳴不止,一直送他出山。他到金陵后,受到特別的禮遇。宋明帝親自問道,并在金陵北郊天印山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崇虛館,他晚年就一直在這里編校整理各類道書,并撰寫了《三洞經(jīng)書目錄》。這是我國最早的道藏目錄,為后代分類匯編 《道藏》 奠定了基礎(chǔ)。
上一篇:哲學·學派·陰陽家
下一篇:經(jīng)濟學·學說·限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