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農民起義·楊虎、劉六起義
明朝中期,河北霸州是皇莊和官莊集中的地方,土地兼并激烈。官莊的宦官和校尉四處橫行,給農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同時,明政府又在河北實行馬政制度,把軍馬配給農民放牧、規定每年納駒數量。種馬死亡或孳生不夠額,都要賠償。隨著土地兼并的發展,農民土地被掠奪,草料不夠,馬匹不斷倒斃。明政府強迫馬戶出銀補買良馬,很多人因而傾家蕩產。此外,霸州又是交通孔道,軍旅往來頻繁,農民負擔的夫役特別繁重。在這樣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之下,農民生活瀕于絕境,終于爆發了楊虎、劉六等領導的霸州起義。
1510年,劉六在霸州正式宣布起義。劉六,霸州文安縣人,當時已忍無可忍的河北農民立即集合在劉六領導的起義的大旗之下,僅十幾天的功夫就匯集了一支數千人的大軍。由于河北是牧養邊馬的地區,所以起義軍奪得許多良馬,成為一支來無影、去無蹤,一晝夜馳騁數百里的騎兵隊伍。而當時官兵馬少,疲于奔命,很難摸到起義軍的蹤影。不久,楊虎率領幾百人前來匯合。楊虎是河北交縣人,起初他同仲善良一起造反,投奔起義軍首領白瑛,在山東臨清一帶活動。白瑛死后,起義隊伍歸楊虎領導。這時明軍來招撫他們,仲善良變節投降,楊虎堅決不動搖,便來投奔劉六。劉六起義軍推舉楊虎當領袖。起義軍和明朝軍隊展開激烈的戰斗。他們采取流動作戰的戰術,所到之處,殺官吏、放獄囚,紀律嚴明。群眾積極支援糧草、器仗,踴躍參加起義軍,聲勢越來越大。1511年11月,劉六率東路軍轉戰于山東、北直隸等地,曾三次進逼北京,威脅明王朝統治的中心,使統治者發生“喪亂之慘,乃百十年來所未有者”的哀鳴。楊虎率西路軍挺進河南東部和蘇皖北部地區。在夏邑小黃河渡口作戰中,楊虎不幸落水犧牲。起義軍共推劉惠為奉天征討大元帥,趙鐩為副元帥,統眾有十三萬。
1512年初,明政府調動了大量兵力來鎮壓起義軍。明朝朝廷以咸寧伯仇鉞為總兵官,負責圍剿劉惠、趙鏈西路軍;以兵部侍郎陸完負責進剿劉六東路軍。在河南,由于明軍仇鉞部勢力較強,劉惠、趙鐩率軍南下,轉戰安徽、湖廣。在湖廣應山縣(湖北應山)與明軍大戰失利,趙鐩突圍后在江夏(武昌)被捕遇害。劉惠也在戰斗中犧牲。在山東,劉六起義軍在明軍的攻擊下,退向河南,準備與劉惠合兵一處。但此時劉惠已經失敗,劉六只好孤軍下湖廣。仇鉞、陸完合軍圍剿。在黃州(湖北黃岡)團風鎮戰斗中,劉六不幸中流矢陣亡。兄弟劉七率領農民軍堅持戰斗。1512年7月,劉七等先后殉難,歷時兩年、轉戰數省的起義最后失敗。劉六、楊虎領導的農民起義失敗了,它同以往數百次農民反抗斗爭的失敗一樣,給人們留下了血的教訓。但是起義英雄們的光輝業績,將永遠使人們緬懷不忘。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杜甫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林則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