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農民起義·劉通、李原起義
明朝中期的一次著名大起義。以鄖陽為中心的荊襄地區,曾經是元末紅巾軍的一個重要根據地。明朝建立后,派兵消滅了這里的紅巾軍的余部。明朝統治者害怕人民在深山大谷聚眾謀反,從明初起,就把這里劃為封禁區。但是隨著封建剝削的加重和土地兼并的日益劇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成為無業流民,他們為生計所迫,為朝廷所逼,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不顧禁令,從四面八方來這里開礦、墾荒。到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流民聚集已達一百五十萬左右。流民大規模聚集到荊襄地區,統治者十分恐慌,決定對他們進行剿殺,一場大的斗爭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劉通率領廣大流民在天順八年(1464)冬在房縣大木廠正式舉行起義。
劉通,綽號劉千斤,河南西華縣人。他和其他許多農民一樣,在殘酷的封建剝削下失業,流亡到荊襄地區。他和石龍等醞釀起義達二十多年之久。起義后,劉通在房縣大木廠梅溪寺建立革命政權,劉通稱“議王”,年號“德勝”,以石龍為謀主,另設將軍、元帥、總兵等官職。劉通率兵進攻襄陽、鄧州(今河南鄧縣)、漢中等地,流民紛紛響應,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數十萬人。明朝政府十分恐慌,急忙命令撫寧伯朱永、工部尚書白圭等領兵分路進攻農民起義軍。劉通在南漳戰斗中被俘犧牲,起義軍遭到重大損失。石龍等率領一部分農民軍突圍西走,進入四川,連破大昌、巫山等縣。后因叛徒出賣,于同年十月被俘犧牲。這支起義軍最后被鎮壓下去了。
1470年,荊襄流民在李原的領導下再次舉行起義。李原,河南新鄭人,綽號李胡子。他曾參加過劉通領導的起義斗爭。劉通犧牲后,他和王彪、小王洪等招集原來部下,在南漳、內鄉、房縣等地堅持斗爭,于1470年正式發動起義。李原稱“太平王”,表示要殺盡不平,創造平等安定的新生活。流民紛紛響應,起義人數很快便發展到百萬,迅速控制了荊襄地區。明朝政府派右都御史項忠率領京營和湖廣官軍二十五萬圍剿起義軍。李原率領起義軍奮勇抗擊明軍,終因山洪爆發,不幸被俘,于1471年12月被明朝統治者殺害。接著小王洪也在鈞州被捕。起義失敗。劉通、李原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在廣大流民的斗爭下,明朝政府被迫解除了荊襄地區的“山禁”,允許流民在荊襄山區開墾荒地,“自占曠土”,“附版籍為良民?!?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八《平鄖陽盜》。)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劉徹
下一篇:小說·初刻拍案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