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晉南北朝·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登池上樓[1]
潛虬媚幽姿[2],飛鴻響遠音[3]。薄霄愧云浮[4],棲川怍淵沉[5]。進德智所拙[6],退耕力不任[7]。徇祿及窮海[8],臥疴對空林[9]。衾枕昧節候[10],褰開暫窺臨[11]。傾耳聆波瀾[12],舉目眺嶇嵚[13]。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14]。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15]。祁祁傷豳歌[16],萋萋感楚吟[17]。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18]。持操豈獨古[19],無悶征在今[20]。
[1]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現在河南省太康縣)人,世居會稽(現在浙江紹興)。晉、宋之際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自永初三年(422)出任永嘉太守,在郡一年,稱病去職。這首詩當作于次年,即景平元年(423)初春。池上樓: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溫州)。[2]潛虬(q iu):潛藏著的虬龍。虬,一種有角的小龍。媚:自媚,自我欣賞。幽姿,深潛著的美麗身姿。[3]飛鴻響遠音:意謂鴻雁高飛把聲音傳送到遠方。[4]薄霄愧云浮:此句接前句,是說自愧不能像鴻雁那樣飛上云霄。薄,迫近。云浮,飄浮在云間。[5]棲川怍(zuo)淵沉:此句與前句呼應,說自慚不能像棲居深淵中的虬龍那樣潛藏而保真。棲川,棲息在水中。怍,慚愧。[6]進德:進德修業,提高道德修養。智所拙:智力拙笨不能達到。[7]退耕:退隱耕田。力不任:力不勝任。[8]徇(xun)祿:追求仕祿。及:到。窮海:邊遠的海濱,這里是指永嘉郡。[9]臥疴(e):臥病在床上。空林:秋冬林葉盡空。[10]衾(qin)枕昧節候:意謂病中整日臥在衾中,竟不知季節的變換。衾,被子。昧,糊涂,不明白。[11]褰(qian)開:揭開,掀起。暫窺臨:暫且登樓窺視一下外面的景物。[12]傾耳:側耳傾聽。聆:聽。[13]嶇嵚(qu qin):山勢高峻的樣子。[14]“初景”二句:意謂新春的陽光清除了寒風的余威,春天來臨,嚴冬已經過去。初景:初春的陽光。緒風:余風。新陽:剛剛到來的春天。
故陰:已經過去的冬季。[15]變鳴禽:樹上叫的鳥變換了種類。因園中鳥類眾多,所以啼聲婉轉多變。[16]祁祁傷豳歌:《詩經·豳風·七月》中有“春日遲遲,采繁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的詩句,這句是說,看到春草繁茂,使人想到“采繁祁祁”的詩句,不免因思歸而內心悲痛。祁祁,眾多的樣子。豳歌,豳人的詩歌。豳,古國名,在現在陜西省甸邑縣西[17]萋萋感楚吟:萋萋,草茂盛的樣子。楚吟,指《楚辭·招隱士》其中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此句意謂,又想到“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就更因不能歸去而感傷了。[18]“索居”二句:意謂離開朋友而孤居獨處容易覺得日子太長,寂寞得難以忍受。索居:獨居。[19]持操:堅持節操,指遁世歸隱的思想行為。豈獨古:豈只是古人才能做到。[20]無悶征在今:此句針對《易·乾卦》中“龍德而隱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的話而言,意謂隱士不求成名,一心避世而沒有任何憂悶的境界今天從我這里可以得到驗證,我也可以做到隱居避世而毫無煩悶了。
[解讀鑒賞]
晉宋之際的謝靈運,是中國詩壇上的一位重要詩人,他的詩作流傳至今的大約有八十余首,除去幾首模仿古樂府的作品之外,寫山水的詩篇幾乎占了他全部作品的80%。這些詩,從題材與做法上,對后世詩壇產生了重大影響。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歌理論家鐘嶸曾稱他為“元嘉之雄”。
謝靈運是晉朝車騎將軍謝玄的孫子。謝玄因淝水之戰大敗苻堅,被封為康樂公,當他去世的時候,其子謝煥已經先他死去,于是就由謝煥之子謝靈運承襲了康樂公的爵位。東晉是一個非常重視門第的時代,而謝家又是當時著名的豪門大戶,因此謝靈運在少年時代就養成了一種奢豪任縱的性格。及至晉宋易代,他從康樂公降為康樂侯,食邑由三千戶減至五百。雖然他仍在朝作散騎常侍,后轉為太子左衛率,可是并無實權?!端螘返膫饔浻洈⑺敃r的心情說:“靈運為性褊激,多愆禮度,朝廷唯以文義處之,不以應實相許。自謂才能宜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憤?!焙髞砦涞廴ナ?,長子義符即位,國家實權實已落到司徒徐羨之等人手中,謝靈運遭到排擠,被貶至永嘉任太守。謝靈運的大部分山水詩都作于被貶永嘉之后。他在《齋中讀書》一詩中說:“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意思是說,我的天性就是喜歡山水,即使在京華為官時,也未嘗放棄過對丘壑的游賞,何況現在來到這個以山清水秀而聞名的郡城,在心情與生活的雙重寂寞之中,面對這美好的山川景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和賞愛。史籍上記載他到永嘉之后的生活時也說:“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朔,民間聽訟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以致其意焉?!?《宋書·謝靈運傳》)《登池上樓》一詩,便是此一時期他山水之作中的重要代表。
謝靈運詩一個重要特色在于,他很少有那種由物及心的興發感動,而常常是先存有一份內心的感慨,通過有心著意的安排,然后才借助于外在景物或古籍典故來表現。這首詩傳達出了詩人來到永嘉之后的矛盾心情。當時他官場失意,一方面對自己不能參與權要心懷不平,另一方面,他又做不到潛心歸隱。這兩種情況,他分別借助詩中的“飛鴻”與“潛虬”來做象征。詩一開篇,他就把這兩種物象對舉出來:“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這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曹魏以后的詩人已經開始運用對偶的句式了,比如曹子建的《白馬篇》“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L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已是很整齊的偶句。不過從語序結構上看,曹子建的對偶只是一種比較簡單、比較直接的敘述,在施事的主詞與受事的賓詞之間是一種直接的順序排列。可是謝靈運的句子中改變了這種簡單、直接的順序。他說“潛虬以幽姿為媚,飛鴻以遠音為響”,這其中受事的賓詞與施事的動詞在順序上要顛倒過來才能解釋得通,而且“媚”與“響”本來都不是動詞,可這里詩人將它都活用為動詞了。這種句法順序上的顛倒及不同詞性靈活運用變化,乃是詩人對中國詩歌中文字句法進一步反省的結果。
接下來“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薄”是靠近,“棲”是停止、棲息。“愧”與“怍”都是慚愧之意?!霸聘 笔窃诳罩酗w翔,“淵沉”是指藏在深淵之中。這兩句在句法上也是顛倒和繁復的,他的意思是說:我很慚愧,既不能像飛鴻一樣靠近云霄飛翔,也不能像潛虬(一種有角的小龍)一樣棲止于深川淵谷之中。意思上雖然是繁復的,但詩人在寫法上掌握了幾個重要之點作對偶,在嚴密工整的對仗中將這種較為繁復的意義非常濃縮地表達出來。從章法結構上來看,詩中第三句的“薄霄”是接著第二句的“飛鴻”來說的,而第四句的“棲川”則是接著首句中之“潛虬”而言。這就打破了那種傳統的簡單、直接的順敘方法,表現出一種跳接的變化。
詩的第一、二句只是對舉出“潛虬”與“飛鴻”兩種形象;第三、四句中的“愧”與“怍”,暗示了作者的存在,接下去作者本人就出現了:“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边@兩句還是對偶。如果讓我去建功立業,謀取高就,那我的才能智力是很不夠的;如果讓我去種田躬耕,我的技能體力又無法勝任。因此我只有“徇祿及窮海,臥疴對空林”。“徇”是一種帶有獻身精神的追求,這兩句是說,我犧牲了自己的理想來追求官祿,因而才來到了永嘉這遙遠的海邊;我染病在床,整日所見,是那一片空寂的林野。句中“徇”與“臥”是動詞,“祿”與“疴”是名詞,“及”與“對”是動詞,“窮”與“空”是形容詞,“?!迸c“林”又是名詞,顯然這又是一個非常工整的對句。從章法上看,“進德”句承接二、三句中的“飛鴻”;而“退耕”所承接的,則是一、四句中的“潛虬”,我既不能做到像“飛鴻”高飛奮進一樣的“進德”,又做不到像“潛虬”沉于淵谷似的去“退耕”。這就從所比的形象回到詩人內心所要表現的矛盾心情上來,就因為做高官沒有本事,辭官退耕又沒有足夠的能力,于是才落得“徇祿及窮海,臥疴對空林”的下場。詩篇的層次過渡非常自然緊湊。
詩人接著又說:“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嵌。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八句寫詩人登池上樓所望見的滿園春色。除了“衾枕”與“褰開”兩句外,其余六句都是對偶句。其中“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兩句,是用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來作對偶,這是謝靈運在對偶中的又一種變化。“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則是謝靈運詩作中最著名的句子?!俺靥痢笔且粋€名詞,“園柳”也是一個名詞,如果再作進一步的分辨,就會發現,“池”與“塘”是兩個并列關系的名詞,而“園”與“柳”卻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園”在這里具有形容詞的性質。這樣一來,“池塘”對“園柳”就成了不十分工整的對偶,后面的“春草”與“鳴禽”也是如此,“春”是名詞作形容詞,“鳴”是動詞作形容詞。在謝靈運這首詩中,“潛虬”與“飛鴻”是意義相反的對偶;“初景”與“新陽”是意義相近的對偶;“池塘”與“園柳”則是靈活變化的對偶,可見詩人在對偶技巧的運用上已經相當地純熟自如了。此外,“池塘”與“園柳”兩句詩的好處還不止于對偶方面。前邊“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等都是非常嚴密、濃縮,緊湊的句子,在句法和章法的組織結構上,也是極為嚴謹、講究的,可是到了“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里,卻突然變得輕松、舒緩起來:池塘內外不知不覺地生長出那么多茂密的青草,園中柳樹上,則有各種各樣的候鳥隨著春季的到來而變換著叫聲。這就是張弛抑揚、錯落有致的藝術表現方法。難怪這兩句詩會成為千古流傳的佳句。金人元遺山也不禁贊嘆說:“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p>
接著“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就開始用典了。中國詩人大都喜歡用典故,因為每個典故都含有特定的意蘊。“祁祁”句典出《詩經·豳風·七月》的“春日遲遲,采繁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是說春日的白天很長,那些美麗的女子都外出采蘩草??吹侥切┟艹墒斓霓啦?,女孩子們聯想到自己也將成年出嫁了,于是不禁為即將遠離她們的父母而感到傷心?!拜螺隆本涫浅鲇凇冻o·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是說有些王孫貴族子弟外出遠游,待到第二年的春天,茂盛的青草都長出來了,可是他們仍然沒有回來。謝靈運這兩句詩是說,每當我讀到《豳風》中“祁祁”句時,我的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傷感;每當我想到《楚辭》里的“萋萋”句時,也同樣會產生與之相同的感動?!皞俑琛迸c“感楚吟”都是離別的哀傷,懷舊的感慨。謝靈運借此典故所傳達出的,正是他當時被貶出首都,遠離朝廷,初到這人跡罕至的海邊后所懷有的那種“心跡雙寂寞”的心態。
下面“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索”是孤獨的樣子。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孤獨寂寞,離群索居,因而感到日子長得難以打發,我離開了親朋好友,就難以排遣內心的凄惶不安之情緒。這里“索居”與“離群”是相對的,“永久”與“處心”不十分相對,可是“易”與“難”又對得很工整。這種在五言詩句的對偶之中放寬一些,即三個字相對,兩個字不對的句式,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對偶技巧里的一種變化形式。我們之所以要在這首詩里反復講解這些對偶,以及章法、句法上的濃縮與變化,是因為這些特點對于后來唐代律詩的發展演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最后兩句“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是借用《易經》上的語意?!兑捉洝で浴吩疲骸褒埖露[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笔钦f有德而隱居的人,不為世俗而改變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外表的虛名,遠離塵世而不以為悶(憂愁)。“征”是征驗之意,最后兩句是說,堅守節操難道只有古人才能做到嗎? “遁世無悶”的那種境界,在我身上不是也已經被實踐驗證了嗎?這完全是詩人用以尋求解脫的高標自賞之語。
綜觀《登池上樓》一詩,其中有詩人煩悶失意的牢騷,有對自然山水景物的刻畫,也有作者寂寞悲哀情緒的流露,還有他借景物與典故表現出的對于“遁世無悶”之境界的追尋和努力。但從詩篇的總體上來看,這首詩缺少那種令人興發感動的力量,其原因在于謝靈運本來就不是一個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生活目標的人。他只不過是個性格恣縱、自命不凡的貴族文人罷了。一個人的人品決定著他的詩品,他詩中所敘寫的景物及情意,都不是來自于他對宇宙自然、生活人生的真切深刻的關注和體味,他從來未曾達到過像陶淵明詩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樣一種精神與自然混合為一的境界。他詩中所寫的景物、情意、典故、哲理,總給你一種未能與詩人相融為一的感覺,這種缺憾實在不是藝術技巧所能彌補的。但是我們應該肯定,在藝術表現技巧上,謝靈運在中國詩體的發展演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就內容題材而言,他的山水詩拓寬了中國古代詩歌的表現領域,不僅打破了當時玄言詩一統天下的局面,而且對后世的山水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外,他那種有心安排的比喻和對偶,以及章法結構中的張弛有度、意義繁復的種種變化,也都達到了前人從未有過的高度。這些都是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功績。
[閱讀思考]
閱讀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一詩,體會中國古代早期山水詩在情景交融手法、章法結構技巧的特色。
上一篇:北宋江西派詩人
下一篇:唐五代·中唐韓、白及其他特色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