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的文獻·清代小說文獻·清代通俗小說文獻·作品
(一)影印總集
清代小說文獻中,主體當然就是小說作品了。查閱清代通俗小說,可以依靠以下幾種資料集。
《古本小說叢刊》(第一輯至第四十一輯),中華書局1988年至1991年出版。這是一套收錄中國古代小說善本的總集,由《古本小說叢刊》編委會編輯,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此書為鄭振鐸先生生前倡議編輯,他在開始編輯《古本戲曲叢刊》之后,考慮也為中國古代小說編一套叢刊。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組成編委會,進行籌備編輯。1988年影印出版了第一輯,分裝五冊。1989年,中國社科院文學所與法國國家科學院合作,將流傳海外而國內不存或稀見的元明清小說孤本善本匯總,精選出一百七十多種,編為第二輯至第四十一輯,于1991年出版,共200冊。
全套叢刊以收錄白話通俗小說為主,兼采少量文言小說和講唱文學作品,選目十分精審。其突出的特點是,選擇的版本十分講究。如該作品僅存一部,是為孤本,則收入;如該作品存有幾種版本,則選擇或原刊初刻者、或卷帙最完整者、或品相最佳者,皆屬善本;而重要作品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往往有多種不同系統的版本,都為學術界所需要,則不避重復,凡有代表性的重要版本皆予收錄。叢刊每五冊為一輯,每輯第一冊卷首有前言,較為詳細地記載了本輯中所錄各書的基本情況。
此叢刊也存在問題,一是尚未編完。按照編委會的計劃,凡國內外各種重要的古代小說版本都應收錄;二是查檢不便。叢刊每五冊為一輯,僅每輯第一冊卷首有前言,其中列目,全叢刊并無總目。查書時需一冊冊翻檢,頗感不便。
《古本小說集成》,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集成約請國內外古代小說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編委會,進行編輯。集成收書以白話通俗小說為主,兼及文言小說,以“系統、稀見、完足、存真”為標準,收錄宋元明清小說共428種。就品種而言,凡宋元明三朝以及清初的小說基本上全部收錄,清乾隆以后小說則選取精品,兼顧稀見,晚清小說則選取影響較大者。所以,集成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小說的主要精華,這正體現了其“系統”的特點。而在選擇版本方面,則盡可能選擇稀見的本子,或卷帙完整的本子。而“存真”則體現在所收版本都原樣影印,不做描修加工,完全保存版本的原貌。
《古本小說叢刊》和《古本小說集成》是研究清代小說的基本文獻,凡清代重要的小說和版本幾乎收齊了。兩套總集,一重版本,一重品種,正可以互補,基本上可以滿足研究的需要。
(二)整理本
影印類的總集,可以使研究者得見古代小說的原貌,但并不便于閱讀。我們查閱清代小說,主要還是要使用經過學者專門整理的作品。
利用現代的印刷技術,系統地排印古代小說,始于清末。從光緒三年(1877)開始,上海申報館在《申報館叢書》中的“章回小說類”中,即圈點排印出版了《女才子書》《兒女英雄傳》《鏡花緣》等清代小說十余種。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伴隨著提倡白話文,在胡適、陳獨秀、錢玄同等的支持下,上海亞東圖書館用新式標點整理出版了一批白話小說,其中清代小說有《儒林外史》《紅樓夢》《三俠五義》《醒世姻緣傳》等十余種。整理的主將是汪原放。此后,很多出版社也相繼出版了一些清代作品。1949年以后,清代小說的整理在品種上有所擴大,在質量上更是大幅提高,精校精注了不少清代小說。其中代表作有:俞平伯《紅樓夢八十回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鄭振鐸、王利器《水滸全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張友鶴《會評會校會注聊齋志異》(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等。參與整理小說這一工作的,還有趙景深、路工、陳汝衡等。
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學術研究的繁榮和出版業的快速發展,清代小說的整理和出版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巨大的飛躍。一方面,《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志異》等著名小說都有多種點校本、注釋本問世;另一方面,大量的以往不為人關注的二三流小說也都得到了整理出版。幾乎所有可以出版的清代小說都已經被整理過,雖然整理質量大多不令人滿意。
各出版社紛紛推出各種小說叢書,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中國小說史料叢書》,約請專業小說研究者校注標點古代小說,至今已經出版三十多種,質量較好。1980年至1990年十年間,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明末清初小說叢刊》,以大連圖書館所藏的小說版本為底本,加以點校,共推出了50種明末清初的小說,尤其是一批才子佳人小說的出版,對小說研究是一個很大的推動。江蘇古籍出版社推出《中國話本大系》,計劃收錄100種話本擬話本小說,已經出版數十種。遼沈書社、齊魯書社、巴蜀書社、吉林文史出版社聯合出版《中國神怪小說大系》,計劃出版十卷,網羅全部的中國神怪小說。這些計劃雖然都沒有最終完成,但畢竟為學術界提供了許多資料。
(三)晚清小說作品
晚清時期小說作品數量眾多,大量作品的首次發表是在報刊上連載的,其中較有影響的才編為單行本。20世紀50年代,學術界和出版界聯合出版了一批晚清小說中的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60回,有張友鶴校注本,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明小史》60回,有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點校本。《活地獄》43回,有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點校本。
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108回,其點校本有1950年廣益書局本、1954年通俗文藝出版社本、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張友鶴校注本,最為通行。《九命奇冤》,36回,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點校本。《痛史》,27回,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點校本。《恨海》,10回,有1955年通俗文藝出版社點校本和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本。198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我佛山人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吳沃堯的12種短篇小說。
劉鶚的《老殘游記》,今最為通行的是戴鴻森校注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曾樸的《孽海花》,30回,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在1959年出版點校本,1962年又出版了增訂本。遽園的《負曝閑談》,30回,有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本和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本。
對晚清小說進行匯編的總集,主要有以下三種。
《晚清文學叢鈔》之《晚清小說卷》,阿英編,中華書局1960年至1961年陸續出版。共四卷,共收錄《新中國未來記》等小說22種,數量十分有限。
《中國近代文學大系》(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是一套匯集各類文學作品及研究資料的叢書,共30卷,分為文學理論、小說、散文、詩詞、戲劇、筆記文學、俗文學、民間文學、書信日記、少數民族文學、翻譯文學、史料索引等集。其中小說部分選錄的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匯錄晚清小說最豐富的總集,是《中國近代小說大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共80卷,收錄小說405種,其中絕大部分是1900年至1912年之間的作品,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各占一半。所有晚清小說中的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流派的作品,都有大量收入。可以說,《大系》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的近代(包括晚清)小說的總集,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這一時期小說創作的整體面貌。
上一篇:佛教與魏晉南北朝文學·佛教與文學活動·佛教與文學集團:會稽集團——竟陵八友——蕭統集團——蕭綱、蕭繹集團——陳叔寶集團
下一篇:遼金元文學·金元雜劇·元雜劇·元雜劇的發展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