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學與社會文化·隋唐五代文學與藝術·文學與舞蹈·宮廷燕樂大舞
宮廷燕樂大舞即用于宴飲賓客的成套的儀式性樂舞,以象功紀德為主要內容。在唐代,它有舞風健壯、制度謹嚴的特點。它主要包括在隋代七部樂、九部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十部伎樂舞,以及形成于盛唐的二部伎樂舞。
十部伎由燕樂、清樂、西涼、天竺、高麗、龜茲、安國、疏勒、高昌、康國等十個大型樂舞節目組成。其中有華夏樂舞三伎、印度樂舞一伎、東夷樂舞一伎、西域樂舞五伎。這種“以備華夷”的結構,既是當時政治局面的體現,也是燕樂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標志。
二部伎是代替十部伎而用于宮廷宴會的大型樂舞。“二部”即立部、坐部。立部伎的特點是規模較大,風格喧騰急促;坐部伎的特點是精致典雅,藝術性更高。故白居易《立部伎》詩有云“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立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二部伎同十部伎的區別在于:主要以初唐時期創制的中原樂舞為編組基礎;由于已經完成了各民族樂舞藝術的交融,所以,不再按國別或族別來劃分樂部,而是用漢族風格的名稱來命名每個樂舞節目。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小說·隋唐小說的藝術魅力·宛轉曲折的敘事能力
下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別集·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