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性相近章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講的“性”,偏于后儒區分出的“氣質之性”;后儒講“性”,著意在賦予人的規定性上,即“善”。為示區別,特標明是“性之體”。講“性體”,人都一樣,如孟子講“性善”,就不存在相近相遠的問題。
如此看孔子講的“性相近,習相遠”,便容易在自己的日常經驗中印證。本來大家都差不多,但因為環境習染不同,便漸漸相差遠了。
整個《論語》都充溢著這樣的經驗氣息,但其中又涵有“性”這樣的抽象觀念。后儒不斷闡釋,儒學因此建構,這構成了儒學基本的理論樣式。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講的“性”,偏于后儒區分出的“氣質之性”;后儒講“性”,著意在賦予人的規定性上,即“善”。為示區別,特標明是“性之體”。講“性體”,人都一樣,如孟子講“性善”,就不存在相近相遠的問題。
如此看孔子講的“性相近,習相遠”,便容易在自己的日常經驗中印證。本來大家都差不多,但因為環境習染不同,便漸漸相差遠了。
整個《論語》都充溢著這樣的經驗氣息,但其中又涵有“性”這樣的抽象觀念。后儒不斷闡釋,儒學因此建構,這構成了儒學基本的理論樣式。
上一篇:《志于道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