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漢魏之際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官至丞相,封魏王。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三曹父子(曹操和曹丕、曹植)是當時文壇領袖,對建安文學的興起和繁榮起了重要作用。曹操是杰出的詩人,他雖只有20余首樂府詩存世,但水平很高,具有慷慨悲涼的藝術特色。清人劉熙載說:“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藝概》)。他的一些作品,如《蒿里行》反映了時代的苦難:“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鐘惺《古詩歸》)。《龜雖壽》,則表現了他雄心不已和積極進取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給人以鼓舞和力量。《觀滄海》寫出了大海寬闊和雄偉的景象,“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氣勢磅礴,格調雄放,映襯出詩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氣魄。《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雖有人生短促、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又表現了一個虛懷若谷的政治家的闊大胸襟。曹操的文章平易自如,質樸明練,反對當時的駢體化傾向,在當時獨樹一幟。魯迅曾稱贊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曹操原集已佚,明人張溥輯詩文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近人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比張輯略多。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三國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是目前最好的本子,曾多次重印。黃節有《魏文帝魏武帝詩注》,1925年北京大學出版組出版,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校正重排,改稱《魏武帝魏文帝詩注》。
上一篇:《春秋左氏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札迻》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