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與藝術·宋代音樂舞蹈藝術與文學·宋代文學家多通音律
宋代文學家生活創作于這樣濃烈的音樂氛圍中,他們情感豐富,有一顆靈慧而易于感動的心,那優美的旋律和節奏對他們似乎更具吸引力。他們中不少人經常出沒于秦樓楚館等各種樂舞表演的場合,與樂工、藝伎們有密切的交往。有的人也置家伎,如歐陽修家就有妙齡樂伎“八九姝”(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五)。蘇軾亦有家伎,熙寧七年他至潤州,作《潤州甘露寺彈箏》詩,中云:“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吾家雙鳳槽”即指彈琵琶之家伎。有的文學家對樂舞的喜愛達到入迷的程度,如寇準“好舞《柘枝》,會客必舞《柘枝》,每舞必盡日,時謂之《柘枝》顛”(丁傅靖《宋人軼事匯編》卷五)。晏殊喜賓客,“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樂相佐”(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
文學家不少精通音律,有的甚至能演奏一些樂器。
范仲淹喜彈琴,“舟行不廢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
歐陽修也會彈琴,在《三琴記》中他說:“吾家有三琴……余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
柳永精通音律,能自度腔。李清照說他“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三引)。
蘇洵也善彈琴。蘇軾《舟中聽大人彈琴》對他彈琴有生動描繪。
蘇軾也懂音律,能歌。《老學庵筆記》卷一五引晁以道云:“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
秦觀“亦善為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
賀鑄“尤長于度曲”(《宋史·賀鑄傳》)。
周邦彥更是第一流的音樂家。他“性好音律,如古之妙解。‘顧曲’名堂,不能自已”(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尤長于長短句自度曲,其提舉大晟府亦由此”(《直齋書錄解題·清真集》)。
李清照也精通音律,所著《詞論》,主張詞必須合音律,歌詞不僅要講平仄,還要“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
朱敦儒會吹笛。《堅瓠集》載:他居嘉禾時,“嘗有朋儕詣之。聞笛聲自煙波間起,問之,曰:‘此先生笛聲也。’頃之棹小舟至,則與俱歸,室內懸琴、筑、阮咸之類”。
姜夔善吹簫,能自度曲。其《角招》自序云:“商卿(俞灝,其友)善歌聲,稍以儒雅緣飾;予每自度曲,吹洞簫,商卿輒歌而和之。”他曾向朝廷進《大樂議》一卷,《琴瑟考古圖》一卷,表明他在音樂方面達到很高水平。
張炎也精通音律,著《詞源》上下卷。上卷專論音律,詳解五音十二律和八十四調等問題;下卷的《音譜》《拍眼》《制曲》也涉及詞的音律。
以上都是見諸文獻的,其余還有很多。
上一篇:宋代文學·宋代文言小說·宋代的志怪·宋代志怪的特點
下一篇:宋代文學·宋代話本小說·宋代說話·宋代民間伎藝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