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十卷。北宋釋惠洪撰。惠洪(1071—1128),俗姓喻,又名德洪,字覺范。筠州(今四川筠連)人。早年父母雙亡,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十九歲試經于東京天王寺得度,冒惠洪名。后被誣為偽度牒,責令還俗。以丞相張商英特奏再得度,賜寶覺圓明禪師。政和間因事刺配崖州,赦還次年,又被誣入獄。與蘇軾、黃庭堅為文字交,身為和尚而時作綺語,有“浪子和尚”之稱。著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等。
《冷齋夜話》約成書于政和三年(1113)自崖州赦還之后。《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均著錄于小說家類,《四庫全書》收于子部雜家類。但卷一至卷五主要記詩及詩壇事,《四庫提要》謂:“是書雜記見聞而論詩者居十之八,論詩之中,稱引元祐諸人又十之八,而黃庭堅語尤多。”卷六至卷十則多述佛門逸事奇聞。此書保存了不少文學批評史上的寶貴資料,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多所引用。但記事有夸誕偽造之跡,陳善《捫虱新話》、許覬《彥周詩話》等皆有非議。此書也提出了關于詩歌的重要見解,如所記黃庭堅的“奪胎換骨”法,對宋以后詩壇影響頗大。“文章以氣為主,氣以誠為主”;作詩當“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應“不見斧鑿痕”;“古之人意有所至,則見于情,詩句蓋其寓也”,“當論其意,不當泥其句”,“詩者妙觀逸想之所寓也,豈可限于繩墨哉!”這些論述,體現了貴真、貴情、貴意的觀點。此書尤主含蓄,提出了詩之含蓄有“句含蓄”、“意含蓄”和“句意俱含蓄”三種形態,稱賞王維和王安石“五言四句詩得于天趣”,認為含蓄是“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惠洪之詩自然而有文采,獨立于江西詩派之外,其所論頗可與創作相印證。
有《津逮秘書》本、《螢雪軒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據津逮本影印本。
上一篇:后山詩話
下一篇:唐子西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