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淮南子
西漢淮南王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及其賓客所著的一部雜家著作。本名《淮南鴻烈》,自劉向校定后,稱《淮南》,《隋書·經籍志》始題作《淮南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內21篇,外33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只流傳內篇。該書內容以道家思想為主,以道家自然天道觀為中心,但也雜揉了儒、法、陰陽諸家。提出“道”、“氣”學說和宇宙生成學說。有“以道絀儒”的思想傾向,與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相對抗。該書保留先秦原始資料甚多,其中的自然科學史資料頗為珍貴。
《淮南子》體系龐大,內容豐富,自成一家。它對以往文化的搜集整理,較之稷下學派和呂不韋規模更為宏大,概括水平更高。在保存先秦文化,反映漢初精神,開拓西漢中期以來文明等方面,都起了一定歷史作用。它又是西漢時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對當時哲學所能論及的各種問題作了概括和總結,在各成系統的基礎上,以道連貫起來,形成有內在邏輯次序,前后較為一貫的理論體系。宇宙發生論和形神論超越了前人。在天文、地理、生理、物理等學科上有新創見,從而成為中國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書中所含有的天人感應、災異禁忌、神仙長生、人生而靜等觀點,在當時與后世也都產生了消極影響。本書版本通行的有《二十二子》、《諸子集成》等本。其歷代注本甚多,其中以近人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最為可讀。
上一篇:舞蹈·潑寒胡舞
下一篇:舞蹈·清商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