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出現的反傳統的詩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籍貫為湖北公安,故名。在袁家三兄弟登上文壇之前,傳統的文學觀念以及整個價值系統已經受到正面攻擊。發動攻擊者就是公然以“異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贄。他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反對假道學、假文學,提倡“童心”,認為天下的好文章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他說:“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八股文)……更說什么六經,更說什么《語》《孟》乎?”甚至斷言:“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边@種思想在當時引起的震動,是不難想象的。袁家三兄弟與李贄有密切交往,深受其影響,不過他們沒有李贄那樣的深刻和勇氣,尤其李贄被迫害致死,給他們相當大的刺激,故他們回避與傳統社會正面沖突,其對傳統的反叛主要表現在文學上反對擬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其所謂“性靈”實際上就是李贄的“童心”。周作人曾將公安派的這種主張視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之一。袁家三兄弟的詩文以老二袁宏道最有特色,如《江南子》寫一位已婚少婦對鏡自憐的心情:“鸚鵡夢殘曉鴉起,女眼如秋面似水。皓腕生生白藕長,回身自約青鸞尾。不道別人看斷腸,鏡前每自銷魂死。錦衣白馬阿誰哥,郎不如卿奈妾何?”這與“言志”的傳統大異其趣。但袁詩的缺點在于太隨意,如《偶見白發》:“無端見白發,欲哭翻成笑。自喜笑中意,一笑又一跳?!庇秩纭段骱罚骸耙蝗蘸闲?,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立,一日湖上臥。”無異于打油詩,其流弊就是俗濫。公安三袁最為后代讀者欣賞的是他們的“小品”,那些短小、輕靈、雋永的戲墨與漫不經心、充滿機趣的隨筆,才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杰作。但是,在復古主義重占上風的清代,公安三袁的詩文包括“小品”,并未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直到現代作家周作人、林語堂提倡小品文,公安三袁才在讀書界熱了起來。
上一篇:什么是《古文運動》
下一篇:什么是《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