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金華詩錄
地方詩總集。正集六十卷,外集六卷,別集四卷。清朱琰編纂。朱琰字桐川,號笠亭,浙江海鹽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士,官阜平知縣,有《笠亭詩集》。金華,為浙江省一府,領八縣: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浦江、湯溪、武義。金華自唐以來文化逐漸發達,南宋朱熹在此地講學,并產生了呂祖謙、陳亮、王柏、金履祥等著名學者,逐漸形成了浙東學派,因此金華有“小鄒魯”之稱。其詩學代表最早有唐駱賓王,宋有范浚、鄭剛中、呂祖謙、方鳳,至元有許謙、黃溍、柳貫、吳萊、吳師道、胡助、戴良,明有宋濂、王祎、胡翰、張孟兼、蘇伯衡。正如編者在《金華詩錄序例》所言:“蓋自守土有沈休文(約),寓公有劉孝標,詞藻斐然,化成風俗,于是乎烏傷駱臨海(賓王)振興于唐初,居‘四杰’之列,以才華冠一代。迄于有宋,理學諸公不專以詩名。至浦陽方韶卿(鳳)與閩海謝皋羽(翱)、括蒼吳子善(思齊)為友,開風雅之宗。 由是而黃晉卿(溍)、柳道傳(貫),皆出其門,吳淵穎(萊)又其孫女妻宋潛溪(濂)、戴九靈(良)交相倚重,此金華詩學極盛之一會也。”明以后詩風雖不如元明之交時鼎盛,但亦代有作者。因之自明以來,金華及所屬之縣就有地方總集之編,如金華縣有《長山詩集》,蘭溪有《蘭皋風雅》,東陽有《歷朝詩》。另外有《金華詩粹》,合八縣之詩,刻于崇禎末。此編主要借鑒《詩粹》,其正集共收歷代作者七百二十二人,詩三千三百六十首。外集錄“名宦”六十二人,詩一百五十二首;“流寓”六十一人,詩一百七十一首。別集載“聯句”一卷,“月泉吟社”詩一卷,“石洞貽芳”一卷,“詩論合錄句圖”一卷。所選作品頗重其內容,編者云:“其間忠孝節義之大端,循良之績,與夫一言一行之可為世法則者,采注不厭其詳,讀者即以此為講學之書可也。”又云:“錄詩不主一格,各隨所長,以存其人。雖以詩為去取,亦因其題之有關系與否,述事言情不妨多,賦物寫景不妨少。贈答之篇,則以贈答之人為主。一切世故應酬、十景八景之詩,概不輕錄。必其人實無他詩可錄者,乃審擇一二存之。金華詩人中學有元本,立格選詞,俱有家數。如孫石臺《父母吟》、鄭溫卿《棉花行》、黃夢弼《種樹篇》,雖過于繁瑣,意主通俗,若為創格,然性情真率,興會淋漓,易于動人,可以諷世,錄入卷中,以備一格。”(《例言》)歷代人名小傳下有遺事可記者,分行小注,使讀者參互考訂,其或有論及詩文者,記載更為詳盡。此書編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迄于乾隆三十八年,首倡于金華知府黃琳。時朱氏任金華麗正書院山長主持編纂,書編成朱因忙于謁選,未及復校。乾隆五十一年(1786)金華訓導陳焯重加復校訂正,刊刻行世。光緒九年(1870)胡鳳丹又重新雕版印行。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鄭燮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陸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