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東海孝婦
典源出處 《漢書 · 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yǎng)姑甚謹(jǐn),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
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jīng)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yàn)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yǎng)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釋義用法 東海郡有一孝婦,年輕守寡,盡心侍奉婆母。后婆母為不帶累孝婦而自縊,婆母之女卻誣為孝婦所殺。最后孝婦含冤被官府處死。此后郡中連續(xù)大旱三年。后用此典指被人誣枉; 也指冤獄。”
用典形式
【東海冤】 宋 ·陸游:“微風(fēng)敢喜北窗臥,大旱恐非東海冤。”
【殺孝婦】 唐· 白居易:“東海殺孝婦,天旱逾年月。”
【孝婦冤】 清 ·吳兆騫:“北燕漫說鄒生哭,東海誰明孝婦冤。”
【誅孝婦】 宋 ·蘇轍:“傳聞四方同此苦,不關(guān)東海誅孝婦。”
【辟孝婦】 明 ·劉基:“古時東海辟孝婦,草木枯瘁連三冬。”
【東海孝婦】 宋 ·蘇軾:“君不見東海孝婦死作三年干,不如廣漢龐姑去卻還。”
【東海旱三年】 明 ·徐渭:“南冠琴兩奏,東海旱三年。”
上一篇:詩詞典故《東方朔偷桃》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東涂西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