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東方朔偷桃
典源出處 晉·張華 《博物志》卷八:“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輒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將何為?’帝曰:‘此桃甘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ǖ叟c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牖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此桃?!勰舜蠊种?。由此世人謂方朔神仙也。”《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長五寸,衣冠具足。上疑其精,召東方朔至,朔呼短人曰:‘巨靈,阿母還來否?’短人不對,因指謂上:‘王母種桃,三千年結一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洗篌@,始知朔非世中人也?!?《藝文類聚》卷八十六亦引 《漢武故事》,文有不同。
釋義用法 東方朔 (字曼倩) 傳說是天上謫降人間的神仙,曾三次偷過西王母的蟠桃,而這種桃三千年才一結果。后以此典形容仙家之事; 也借以詠桃。
用典形式
【桃熟】 宋 ·蘇轍:“門開誰與叩,桃熟浪傳偷?!?/p>
【偷桃】 唐·李商隱:“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碧啤の湓猓骸盎幥胤绞?,偷桃漢侍臣?!?/p>
【三桃圓】 唐·李白:“已聞蓬海淺,豈見三桃圓?!?/p>
【方朔桃】 唐·元稹:“冥搜方朔桃,結念安期棗?!?/p>
【玉桃偷】 唐·李商隱:“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p>
【漢偷兒】 清·王丹林:“縞袖未依秦隱士,蕊宮休遇漢偷兒?!?/p>
【防曼倩】 唐·白居易:“偷須防曼倩,惜莫擲安仁。”
【竊桃心】 唐·韓愈:“猶疑隱形坐,敢起竊桃心。”
【碧桃閑】 唐·李商隱:“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閑?!?/p>
【方朔偷兒】 清·陸文銘:“玉桃潰裂飽青鸞,方朔偷兒今日死?!?/p>
【西真攘桃】 宋·陳師道:“金華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兒?!?/p>
【曼倩偷難】 唐·杜牧:“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難。”
【偷取蟠桃】 宋·張元干:“偷取蟠桃薦芳酒,更看南極星朝斗?!?/p>
【三度竊蟠桃】 宋·任隨:“若信憑虛王母說,東方三度竊蟠桃?!?/p>
【偷桃一小兒】 唐·柳宗元:“蓬萊仙客如相訪,不是偷桃一小兒。”
上一篇:詩詞典故《東平劉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東海孝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