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乞丐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曲彥斌著。199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乞丐專史。作者在“導言”中指出:“乞丐作為一種社會群體,人鬼混雜其間,顏色光怪陸離,是大社會中的一個錯綜復雜的單元層次,一個小社會,骯臟、丑陋與罪惡交織的彌漫性群體。”“乞丐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理應消滅的歷史現象,一種亞文化群體,與文明相悖卻長期共存。為了消滅這一充滿丑陋及罪惡的社會現象,讓文明來凈化社會,則必須搞清其來龍去脈,打開其神秘而骯臟的洞穴,從而尋求根治這一社會頑癥的途徑。”本書“以歷史上與乞丐現象相聯系的一些主要社會現象(人與事)或文化形態為經緯分別記述,記述中敘人敘事又以時間為序,古今對照,從而形成一部縱橫交錯、上下貫通的立體式專史。”全書分九部分:乞丐是什么、帝王與乞丐、雅士與乞丐、中國乞幫、乞丐與公案、乞丐與江湖諸流、古今行乞諸生相、乞丐現象與習俗風尚、乞丐與中國文化。作者掌握了大量的關于乞丐問題的資料,旁證博引,基本上實現了作者所希望的那樣,“把它寫成一部既別有情趣而又不乏深沉的專史”。作者不回避當代社會現實中的乞丐問題,希望通過綜合治理,“清除產生乞丐的種種社會弊端”。本書的不足在于使用史料有不嚴謹不準確之處,如說春秋時晏嬰稱齊王為“皇帝”、宋太宗立國號為太平興國(均見第29頁)之類。另外,作為“史”,書中缺乏一條貫通古今的線索,稱為《中國乞丐縱橫談》,或許更切合本書的內容。
上一篇:《東齋記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