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寫景《添色》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渚宮亂后作》)一、二只是隨手敘事,卻為其中間乘空插得“殘陽”二字,遂令下所問之二語,讀之加倍衰颯。此為句前添色法也。(金圣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九)
【詩例】
渚宮亂后作
鄭谷
鄉人來話亂離情,淚滴殘陽問楚荊。
白社已應無故老,清江依然繞孤城。
高秋軍旅齊山樹,昔日漁家盡野營。
牢落故園灰燼后,黃花綠蔓上墻生。
【解析】
“添色”,是運用勾描、點染景物意象的方法創造抒情氣氛,加深抒情意蘊的一種技巧,也就是古人所謂“頰添三毫”,倍覺神駿的手法。
鄭谷《渚宮亂后作》寫于荊楚戰亂之后。“渚宮”,春秋時楚國雄主楚成王所建別宮,六朝時梁之亡國君主梁元帝于渚宮故地興造臺榭,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唐代詩人多有歌詠,以抒寫興亡感慨。白社(今湖北荊門縣南),相傳為古隱士舊居,以白茅為廬得名。鄭谷曾在此居住。此詩前二句隨手敘事,言邂逅逃避戰禍的鄉人,作者急于打聽故鄉的消息,便問:那清江依然繞著江城而流吧?經此荊楚戰亂之后,只怕風物依舊,人事已非,白社應已沒有剩下故老鄉親了吧?金圣嘆指出此詩在“淚滴殘陽問楚荊”一句中間“乘空插得 ‘殘陽’二字,遂令下所問之二語,讀之加倍衰颯”。作者以 “殘陽”二字點染氣氛,造成一種“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景象氛圍,甚至給人以殘陽如血的蕭條感覺,遂使這一閑話亂離的情景,染上了衰颯、凄苦的色調。金圣嘆評之為“句前添色法”,是一個很敏銳的發現。
這種添色技法,唐人多有運用。如王維《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本寫射獵,“角弓鳴”為題中應有之義,而“風勁”卻未必非寫不可。但詩人添“風勁”二字,則不僅顯出勁風中射獵,身手之矯健不凡,而且創造了一派凜冽、肅殺的氣氛,為將軍的亮相作好必要準備,造成先聲奪人之勢。盧綸《塞下曲》也寫將軍射獵,在寫“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之前,先前一句“林暗草驚風”,不僅以“驚風”二字為黑夜幽暗的林莽草叢增添驚恐氣氛,而且暗示出林莽草叢可能潛伏著威猛之野獸,強化了將軍夜獵的膽氣,同樣是運用了添色技巧。李商隱的《隋宮》有“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二句,則以“于今”、“終古”兩組時間性副詞在句前添色。金圣嘆評說:“ ‘于今’,妙! 只二字,便是冷水兜頭驀澆! ‘終古’,妙! 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線斷”,使詩的意蘊具有了今昔興亡的歷史褒貶與感慨,不但批判了隋煬帝之流亡國暴君之惡果,而且給予現實之帝王豪奢誤國以警戒和諷刺。倘使取消 “于今”、“終古”四字,那兩句詩便成為普通的寫景而喪失了上述深厚的意蘊。雍陶《經杜甫舊宅》的首聯:“浣花溪里花深處,為憶先生在蜀時”,金圣嘆評道: “只添 ‘花深處’三字,便是此日加倍眼色。只因此三字,便知其不止憶杜先生,直是憶杜先生愛人心地,憶杜先生冠世才學,憶杜先生心心朝廷,念念民物,憶杜先生流離辛苦,饑寒老病,一時無事不到心頭也。”詩之添色技法,妙用無窮,于此可見一斑。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景中有情》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詠物言志》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