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寫景《狀景如畫,忽入鬼語》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狀景如畫,自其所長。……至“教神嫗”,忽入鬼語。(高棅《唐詩品匯》卷三十五引劉辰翁語)
【詩例】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解析】
“狀景如畫”、“忽入鬼語”,標示出李賀《李憑箜篌引》的藝術技巧。其意義是:第一,以如畫的景象來表現無形的音樂,重點是表現音樂的效果。第二,在一系列畫面中,穿插進了奇特的神話畫面。
詩中描寫李憑演奏箜篌,當音樂激越高亢時,使空山流云為之凝止,使昆山美玉為之迸裂,復使天驚石破,使秋雨從天破之處滂沱而下。當音樂悲傷、歡快時,使湘娥為之淚灑斑竹,使芙蓉為之泣下露珠,復使鳳凰為之鳴,使香蘭為之笑。當音樂進入高潮時,如夢寐中,如癡如醉中,仿佛李憑不是在人間的長安演奏,而是在天上的神山,正把這絕藝向善箜篌的神嫗傳授。剎那間,這出神入化的音樂,竟使衰老之魚、枯瘦之蛟,也跳躍起舞在波谷浪頭。
詩人用一幅幅如畫的景象,來表現全幅樂章的魅力。這些景象,或為自然意象,或為神話意象,即使是神話意象,也是人間化了的,如同人類,也有悲泣歡笑。故謂之狀景如畫,即如在眼前。而切入“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則是詩人的匪夷所思,而非常人的想象所及,故謂之忽入鬼語。“鬼語”者,“長吉鬼才之詞耳” (嚴羽 《滄浪詩話》)。杜牧《李長吉歌詩序》之“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及“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二語,正可以用來評這首詩。
中唐詩中,韓愈《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都是描寫唐代音樂的著名詩篇。在藝術上,這三篇詩的相同點,是以形象的描寫來表現無形的音樂。其不同點在于,韓詩著重表現的是音樂的旋律,白詩著重表現的是音樂的旋律與音質,而李詩著重表現的則是音樂的效果、藝術感染力。同時,韓、白兩詩都是以自然意象、人事意象來表現音樂世界,而李詩則更以神話意象來表現音樂世界;韓、白兩詩描寫音樂,調動讀者由現實經驗而來的聯想居多,而李詩描寫音樂,則調動讀者由神話傳說而來的想象居多。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寫景逼真》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妙寫風雨之景》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