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近代江西詩詞
從文廷式的“收京猶望李西平”到陳三立的“來作神州袖手人”,籠罩在同光體光環中的江右詩壇,在晚清近代社會轉型的激烈震蕩中,隨著民主思想與科學技術的漸浸也必然產生與時代相呼應的新變。這一時期壇坫潮涌,人才迭出,無論是復古還是求新,詩人們經歷著時局的詭譎風云,體味著文學之中西碰撞,不斷探索揣摩,使淵深脈長的詩詞傳統在贛鄱大地掀起新一輪波瀾。
汪辟疆在《近代詩派與地域》中點明同光體實盛于閩贛,其稱“閩贛則瓣香元祐,奪幟湖湘,同光命體,儼居正宗”[1]。而錢仲聯則進一步將其細分為閩派、浙派和江西派[2]。近代江西派遠承宋代江西詩派而法祖黃庭堅,聚攏了當時許多學習黃庭堅而又受陳三立影響的詩人,這其中以江西籍的詩人為主,但并不以鄉邦為之界限。作為近代詩壇的一代宗師,陳三立曾被時人推重為“今之蘇黃”,且“詩流布最廣,工力最深”,“有井水處多能誦之”[3]。在他的“不為習見語”“不必用意為”[4]的理論觀照下,形成一批力學山谷,講求“綜貫故實、別成其體”[5]的詩人群體,如華焯、胡朝梁、王易、王浩、王瀣、曹東敷、吳天聲、邵潭秋等。這些詩人或直接師從陳三立,亦或創作直接受其影響,宗趣風格多有近似之處,淵源一家卻不循一軌,以心命筆,在創作實踐中形成了近代江西詩壇的主體。
與此同時在江右詩壇上,羽翼于陳三立左右的還有楊增犖、李瑞清、夏敬觀、陳衡恪、陳寅恪、陳方恪、龍榆生等,他們為詩亦近宋詩,卻不限于門戶,“學古不為古所囿,故能別出手眼,卓然自立”[6],在江西派之外,特放異彩。楊增犖的風骨峻峭,李瑞清的飄逸自如,都能別開生面,蔚然可觀。而夏敬觀、龍榆生詩詞俱佳,或苦澀樸素,掃除凡艷[7],或工穩灑落,手眼開闊,被視為近代江西詩壇上獨樹一幟的重要詩人。陳衡恪、陳寅恪、陳方恪昆仲雖為散原哲嗣,但為詩卻不因循散原。陳衡恪的“清剛勁上”“沁人心脾”;陳方恪的“精麗脫俗,情韻綿厚”;陳寅恪的輕法重意,所寄宏深,都在近代江西詩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影華章。
近代的中國,從戊戌維新到五四運動,交替來襲的歐風美雨,隆隆炮響的十月革命,不斷出現的新思想、新文化,都使古老的詩歌遭受著巨大的沖擊。將新思想、新事物溶入舊體裁,在詩歌中鼓呼革命,禮贊科學,是近代詩壇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這其中南社可謂貢獻至偉。籍入南社的贛省詩人,胡先骕、楊詮可為代表。胡先骕為詩蒼雄雅健而聲情特異,題材新穎。每將海外求學的踐歷及植物學方面的見解信手入詩,所作“往往馳思域表,弋句象外,冥心獨造,眇合自然”[8]。楊詮作為一位民主革命家,其詩風力獨具,為民主、自由大聲疾呼,雖取于舊體,卻“詩非凡響”[9],社會價值和文學價值二美并舉,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外還有筆記心路、厲氣樹骨的軍界、政界詩人如熊式輝、王有蘭、歐陽武等;以隱逸為宗,尚趣田園的詩人如盧印農等。他們詩作氣體各異,卻自有高華,從不同方向豐富和擴展了近代江西詩壇的創作和風格。
陳三立“工詩而不以論詩稱”,但他“散見于其詩文集及并世詩家專集題識中者,卻時有微言奧旨”[10]。他的“工為短評,各如其分際”[11]的評詩風格也深刻地影響了近代江西詩壇的詩學批評,這其中以汪辟疆的成就最為突出。其《光宣詩壇點將錄》別開近代詩評點將一體,以史家眼光,收羅備詳而能一語中的,對保存當時詩壇的面貌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近代詩派與地域》《光宣以來詩壇旁記》,亦是見解精深,特點鮮明的詩學力作,“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構建近代詩的評價體系”[12]。
近代江右詩風秉承同光一脈,在陳三立蘊藉含蓄、自出機杼的風格影響下,詩人輩出且各具風騷,時而孤憤滿懷,時而微隱幽憂,時而高逸沖淡,時而特異新穎,正似一泓清泉源流于山谷,橫放于散原,進而溪汊支脈交錯發揚,汩汩滔滔,氣象萬千而奔流不絕,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時至今日依然是學術界、詩詞界研究和學習的熱點及焦點。
注釋
[1]汪辟疆:《近代詩派與地域》,《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頁。[2]錢仲聯:《論同光體》,《夢苕庵清代文學論集》,齊魯書社,1983年版,第111頁。[3]汪辟疆:《近代詩派與地域》,《汪辟疆說近代詩》,第27頁。[4]陳三立:《漫題豫章四賢像拓本》,見舒蕪等編《近代文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頁。[5]陳三立:《顧印伯詩集序》,《散原精舍詩文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1頁。[6]汪辟疆:《近代詩派與地域》,《汪辟疆說近代詩》,第27頁。[7]錢仲聯:《論近代詩四十家》,《當代學者自選文庫 錢仲聯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頁。[8]胡宗剛:《胡先骕先生年譜長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25頁。[9]錢仲聯:《南社吟壇點將錄》,《當代學者自選文 庫錢仲聯卷》,第726頁。[10]錢仲聯:《詩詞卷陳三立小傳》,《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第14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473頁。[11]陳衍:《石遺室詩話續編》卷三,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第一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524頁。[12]張宏生:《詩史的發展與汪辟疆的近代詩學成就》代序,《汪辟疆說近代詩》,第15頁。
上一篇:明代江西詩詞
下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