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者,游說之士也。》鑒賞
躡屩檐簦說趙孝成王[1]。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
秦、趙戰于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趨之[2],何如?”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為不媾軍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3]。且王之論秦也[4],欲破趙之軍乎? 不邪?”王曰:“秦不遺馀力矣,必且欲破趙軍。”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5]。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如此,則媾乃可為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媾[6],發鄭朱入秦。秦內之。趙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為媾于秦,秦已內鄭朱矣,卿以為奚如[7]?”虞卿對曰:“王不得媾,軍必破矣。天下賀戰勝者皆在秦矣。鄭朱,貴人也,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8]。楚、魏以趙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也。”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戰勝者,終不肯媾。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
【段意】 寫虞卿對趙與秦媾和意見的正確。趙與秦在長平之戰中失利,趙王準備整軍再戰。樓昌主張與秦媾和,虞卿認為,要先拉攏楚、魏,媾和方能成功。趙王不聽,按樓昌意見倉促與秦媾和,結果遭到慘敗。
注釋
[1]躡屩(jue):穿著草鞋。檐簦:頂著長柄笠。檐,通“擔”。[2]束甲而趨之:整軍開赴前線再戰。[3]制媾者在秦:講和的主動權掌握在秦國。[4]論:這里是認為的意思。[5]內(na):通“納”。[6]平陽君:趙惠文王的同母弟趙豹。[7]奚如:何如。[8]秦王:秦昭王。應侯:范雎。
上一篇:《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魏安釐王二十年[1],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2],又進兵圍邯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