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嬰自破布歸,高帝崩,嬰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呂太后[1]。》鑒賞
太后崩,呂祿等以趙王自置為將軍[2],軍長安[3],為亂。齊哀王聞之[4],舉兵西,且入誅不當為王者[5]。上將軍呂祿〔等〕聞之,乃遣嬰為大將,將軍往擊之。嬰行至滎陽,乃與絳侯等謀[6],因屯兵滎陽[7],風齊王以誅呂氏事[8],齊兵止不前。絳侯等既誅諸呂,齊王罷兵歸,嬰亦罷兵自滎陽歸,與絳侯、陳平共立代王為孝文皇帝[9]。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嬰三千戶,賜黃金千斤,拜為太尉[10]。
【段意】 寫灌嬰在消滅諸呂和立漢文帝中所發揮的作用。共六層意思:一、劉邦死后,灌嬰又侍奉惠帝和呂后。二、呂后死后其侄呂祿自任將軍,軍隊駐扎長安城,圖謀叛亂。三、齊哀王劉襄發兵要進京誅殺呂祿等,呂祿派灌嬰迎擊。四、灌嬰與周勃策劃:一方面將軍隊駐扎滎陽,停止不前;另一方面將誅殺呂氏之事示意齊哀王。五、周勃等誅殺諸呂后齊哀王和灌嬰都把軍隊帶了回去。六、灌嬰與周勃、陳平等擁立劉恒為皇帝,皇帝為灌嬰增封食邑、賜黃金,任命為太尉。
注釋
[1]孝惠帝:劉邦的太子劉盈。呂太后:劉邦的妻子呂雉。[2]呂祿:呂后的侄兒。呂后七年,呂后封呂祿為趙王。自置為將軍:指惠帝死后,呂后委任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此處指呂祿自己派自己去任將軍。[3]軍長安:當時這三呂統帥衛戍長安城的南北軍。[4]齊哀王:指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劉襄。[5]不當為王者:指被呂后所封的呂氏諸王,如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等。[6]絳侯:周勃,劉邦的重要將領。[7]屯兵:駐防。[8]風:示意。[9]陳平:劉邦的重要謀臣。代王:劉邦的兒子劉恒,高祖十一年,劉恒被劉邦封為代王。[10]太尉:秦、漢時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上一篇:《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漢王立為皇帝,賜益嬰邑三千戶.》鑒賞
下一篇:《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三歲[1],絳侯勃免相就國,嬰為丞相,罷太尉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