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齊桓公用管仲稱霸天下》鑒賞
(節自 《齊太公世家》)
桓公元年春,齊君無知游于雍林①。雍林人嘗有怨無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襲殺無知。告齊大夫曰: “無知弒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更立公子之當立者,唯命是聽。”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②,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于婦人,數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③,鮑叔傅之。小白母,衛女也,有寵于釐公④。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⑤,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傒先陰召小白于莒。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佯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
桓公之中鉤,佯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拒魯。秋,與魯戰于干時⑥,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齊遺魯書曰: “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仇也,請得而甘心醢之⑦。不然,將圍魯?!?魯人患之,遂殺子糾于笙瀆⑧,召忽自殺,管仲請囚。
桓公之立,發兵攻魯,心欲殺管仲。鮑叔牙曰: “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⑨。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從之。乃佯為召管仲欲甘心,實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請往。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⑩?;腹穸Y以為大夫任政。
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牙、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11),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悅。
二年,伐滅郯,郯子奔莒(12)。初,桓公亡時過郯,郯無禮,故伐之。五年,伐魯,魯將師敗,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13)。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14)。魯將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壇上(15),曰: “反魯之侵地?!被腹S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管仲曰: “夫劫許之,而背信殺之,愈一小快耳,而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與曹沫三敗所亡地于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七年,諸侯會桓公于甄(16),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譯文】 齊桓公元年春,齊國的國君無知到雍林去游樂,雍林人原本怨恨無知,等到無知到達游玩地時,雍林人就襲擊殺死了無知,并告訴齊國的大夫說: “無知是殺了齊襄公而自立為國君的,現在我們把他殺了,只有請你另立公子中應該立的人為國君,只要是他的命令我們就聽?!?/p>
當初,齊襄公在位時,他曾用酒將魯桓公灌醉并將其殺死,與桓公夫人私通; 還誅殺許多不應當殺的人; 而且喜歡淫亂婦女; 多次欺騙大臣。他的弟弟們害怕禍事殃及自身,所以次弟糾逃奔到魯國,因為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女兒。管仲、召忽做了糾的師傅。次弟小白逃奔到莒國,鮑叔牙做了小白的師傅。因為小白的母親是衛國的女兒,釐公很寵愛她。小白少年時就與齊國大夫高傒很友好。到雍林人殺了無知,商議另立君主時,高傒便先私下派人到莒國去召回小白。魯國聽說無知已死,也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還派管仲另帶兵馬去堵截莒國往齊的通道。路上相遇,管仲發箭射中小白的衣帶鉤,小白假裝已死。管仲便派人急奔魯國報信,因而魯國送公子糾的人便行走很慢,走了六天才到齊國。這時小白已先到了,高傒已立他做國君了。他就是齊桓公。
桓公 (小白) 被管仲射中衣帶鉤,裝死而蒙哄了管仲。過了一會兒,他便乘溫車飛馳而去,還加上高、國兩族在國內接應,所以桓公能夠先到而立為國君,并當即發兵堵拒魯國。這年秋天,齊與魯在干時那里大戰,魯兵失敗而逃,齊兵又堵截住魯兵的歸路。這時,齊桓公便給魯國一封書信說: “子糾是我的兄弟,我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罷。召忽、管仲,是我們的仇敵,請給我送來,我要將其剁成肉醬才甘心。不然的話,我將發兵圍攻魯國?!?魯國人十分擔憂,便在笙瀆之地殺了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請求囚禁。
桓公才即位時,發兵攻打魯國,一心想殺管仲,鮑叔牙說: “我有幸跟隨了你,你畢竟立為國君,我沒有什么給你增益的。你若只統治齊國,那高傒和我就足夠用了; 你若想稱霸天下,沒有管夷吾是不行的。管夷吾居住哪國,哪國就很快富強起來,我們不可失掉他?!?齊桓公聽從鮑叔牙之計。于是,桓公表面說要得到管仲才得甘心,實際上是想用管仲之才。管仲心知桓公的用意,所以請求前往齊國。鮑叔牙便去迎接管仲,到達齊國堂阜那里,就將管仲的腳鐐手銬除掉。到齊后,事先齋戎沐浴,進行了除災求福的祭祀,才去和齊桓公相見?;腹么蠓蛑穸Y相待,讓他主持齊國的政事。
桓公已經得到管仲,管仲與鮑叔牙、隰朋、高傒整頓齊國的政治。管仲制定了連五家之兵法,設置了錢制和捕魚、煮鹽法,從中所得之利用于救濟貧窮的百姓,俸祿給予賢良和有才能的人。齊國的人都十分高興。
桓公二年,齊國出兵伐郯,把郯滅了。郯的君主逃到了莒國。因為當初齊桓公 (小白) 逃亡時,路過郯國,郯國對他無禮,所以桓公要出兵討伐郯國。桓公五年,齊國出兵討伐魯國,魯國兵敗。魯莊公請求向齊獻遂邑城,以此媾和?;腹珣S了他,并與魯國在柯地相會結盟。魯國即將與齊簽盟時,魯國名將曹沫拿著匕首將桓公劫持于臺上,說: “將侵占之地還我魯國?!?桓公應允了他。過了一會,曹沫收好匕首,面向北落坐在臣子的位置上。后來,桓公覺得很懊悔,想不還給魯國的土地,還要把曹沫殺了。管仲說: “他劫持住你時,你就答應了他,而今你背信于他,把他殺了,這只不過是獲得一種小小的快意罷了,然而,你對于諸侯卻失去了信用,這就失掉了天下的援助,這是不行的?!庇谑?,齊國便把曹沫三次戰敗所失之地,統統歸還給魯國。各國諸侯聽說此事,都十分信任齊國,因而都想歸附齊國?;腹吣辏T侯在甄與齊桓公相會盟,齊桓公于是開始稱霸天下。
【鑒賞】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但齊桓公如何稱霸天下,卻鮮為人知。他在用人、治國、外交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值得今人借鑒,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問題。文章從齊桓公之立到他稱霸,簡述了他的機智、聰穎、用賢、誠信于諸侯的過程,表現了一代霸主的風范。
首先,寫齊桓公之立。文章用追溯手法,指出桓公元年春,齊君無知被雍林人襲殺。此時,齊國急需立國君。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又因齊襄公之亂而逃亡魯國和莒國。當無知被殺之時,公子小白之好友高傒即悄悄地先招小白返齊。魯國亦發兵送公子糾回齊爭奪君位,并先派管仲帶兵阻莒國歸齊之道,當管仲射中小白衣鉤,小白佯死之后,公子糾以為大勢已定,故魯兵行進之速度放慢,六日后至齊,公子小白已被立為桓公。桓公之立既反映了齊國統治集團內部爭奪權位的斗爭,也表現了齊桓公的機智與聰穎。
其次,寫齊桓公用賢。公子糾是公子小白的兄弟,但齊桓公即位后,卻假手于魯殺之。管仲是射殺他的仇敵,本想“得而甘心醢之”,但他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睆亩鴹壡跋樱苤?,用 “厚禮以為大夫任政”。
再次,寫管仲協助齊桓公稱霸。管仲任政以后,在內政方面,與鮑叔牙、隰朋、高傒一起,“修齊國政”,采取了 “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等一系列措施,使齊國富強起來,齊國人皆悅。在對外方面,先后伐郯、伐魯,以示國威。后與魯在柯地結盟的會上,齊桓公在曹沫兵刃威脅面前,答應歸還侵魯之地,后又欲悔。此時,管仲力阻,認為“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歸還曹沫三敗所亡之魯地。這一 “誠信” 之舉使諸侯信服,“皆信齊而欲附焉”,故齊桓公很快而霸天下。
全文以齊桓公為主線,以管仲附齊、任政為副線,兩條線索相互輝映,既表現了齊桓公作為霸主的寬厚英明,又突出了管仲賢能多謀的治國之才。齊桓公不計個人私怨,以國家大局為重,破格用人而使國家強大的作為,對我們今天仍有巨大的啟示。
注釋
①雍林:齊國一風景勝地。②醉殺魯桓公:齊襄公與魯桓公夫人私通,桓公知到此事后,對其夫人十分憤怒,其夫人將此情告訴齊襄公。齊襄公便邀魯桓公飲酒,將其灌醉,然后叫力士彭生把魯桓公抱上馬車,拉殺之。③小白: 齊桓公的名。④釐公:莒國的國君。⑤高傒: 即高敬仲,齊國大夫。⑥干時: 春秋時齊地,在今山東博興縣南。⑦醢 (hai): 剁成肉醬。⑧笙瀆: 亦作“生瀆”,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荷澤縣北。⑨夷吾: 管仲的名。⑩堂阜: 春秋時齊地,在今山東蒙陰縣西北。桎梏: 刑具,即腳鐐手銬。枷在腳上的叫桎,枷在手上的梏。齋祓(fu):齋戒,古時候一種除災求福的祭祀。(11)隰朋: 齊國大夫,死后謚為成子。連五家之兵: 管仲治理齊政時的一種兵法體制,其內容是: 五家為軌,十軌為里,四里為連,十連為鄉,作為軍令。輕重魚鹽: 管仲著有理人輕重之法七篇。“輕重” 即錢,相當于稅。七篇之中有捕魚、煮鹽法。(12)郯: 國名,在今山東郯城縣境內。(13)遂邑: 古縣名。(14)柯: 春秋時城名,又叫祝柯或祝阿。故城在今山東長清縣東北。(15)曹沫: 春秋時魯國名將。壇: 臺。(16)甄: 春秋時衛國一地名。
上一篇:《史記·卜式輸財言治》鑒賞
下一篇:《史記·陶朱公長子吝金害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