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閘
清道光元年(1821)華軒齋藏板本《清風閘》扉頁書影
清道光元年(1821)華軒齋藏板本《清風閘》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長篇公案小說。又名《春風得意奇緣如意君傳》、《春風得意奇緣》、《艷情小說如意君》、《如意君傳清風閘》。四卷三十二回。不題撰人。據考知作者為浦琳,字天玉,揚州江都人,為清乾嘉時著名說書家。成書于清嘉慶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奉孝軒刊巾箱本,藏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清道光元年(1821)華軒齋藏板本,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刊本,藏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書局石印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華軒齋藏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吳曉鈴藏刊本,1992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珍稀小說選刊”排印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刊本,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排印奉孝軒刊巾箱本。
宋仁宗年間,浙江臺州府木材商人孫大理,攜弟文理及妻湯氏、女孝姑,往江南做生意。行至江口,兄弟失散,大理一家來到鳳陽定遠縣,租居于王小三開設的旅店。數月之后,行囊殆盡,又欠下不少飯錢。王小三見之,頗為同情,遂將一處門面房子租與大理開設酒鋪,生意興隆。
一日,定遠縣書吏劉公來店喝酒,聞知大理能寫會算,便推薦他做了縣內貼寫書吏,大理喜出望外,擇日赴任,又在城外清風閘邊建起新屋,日子一日勝過一日。未料樂極生悲,湯氏不久得了病癥,不治而亡。大理獨處寂寞,女兒年幼也需有人照顧,就決定續弦。經人介紹,娶強氏為妻。強氏嫁到孫家,見大理年老,內心怨恨,便時常撒氣放潑,對孝姑也是冷言冷語。孫大理在縣前照壁墻下看見一位乞兒小繼,甚是乖巧,便提拔他做個貼寫書手,后又收為螟子。不料,孫小繼嫖上了妓女二姑娘,又終日賭錢,不久積蓄用盡,欠債累累。大理聞知,將小繼怒罵,替其還清債務。但小繼仍舊迷戀二姑娘,只是苦于無錢。他去強氏處借錢,強氏早就有意于這個年輕的繼子,趁此機會勾引成奸。兩人的奸情讓家中老媽瞧見,老媽大罵小繼恩將仇報,強氏在大理面前誣告老媽偷東西,結果老媽被辭退。
一日,大理遇見一位浙江算命人,說他將死于此日晚三更。大理回到家中痛哭。果然,三更時,強氏逼迫小繼用繩勒死大理,又讓小繼冒充大理發瘋跳河,使別人以為大理自殺。大理末七剛過,強氏就欲與小繼辦喜酒,酒席之上,眾親戚聞聽小繼要娶繼母為妻,怒極,把新郎打得鉆入桌下,喜宴不歡而散。 強氏因不滿孝姑斥罵小繼,將她一陣毒打,孝姑意欲自盡,被其父陰魂所救。 強氏為消眼中釘,托人將孝姑嫁與本地無賴窮鬼皮奉山為妻。 婚后,皮奉山整日喝酒賭錢,連床上的被子也拿出去當了。 可憐孝姑一人在家挨餓受凍。 一日,孝姑又欲尋死,大理陰魂重現,囑咐她要活著,將來好為他報仇,然后領著孝姑至強氏處借得十兩銀子,又托夢警告皮奉山善待孝姑。 皮奉山醒后若有悔改,但沒過多久,又舊病復發。 大年初一,皮奉山向孝姑討了銀子,出去賭錢,輸個精光,他幾次想尋死,又幾次打消念頭。返家取了一個馬桶蓋,撒無賴當了二兩銀子再賭,虧大理陰魂暗中相助,贏了數十兩,此后一發不可收拾,逢賭必贏。
一日,皮奉山遇見一位名叫潘彩臣的人,潘邀他與徽州財主豪賭,皮奉山懷著僥幸心理,帶了贏來的四百兩銀子前去赴局,不想老天保佑,幾天下來竟然贏了八千兩銀子。于是買了一座房子,請來當初作媒的張老太,一家團聚喝酒。是夜二更天,刮起三陣怪風,一個紅球從天井外直奔皮奉山,指引他在房內挖出石板一塊,上書“某年某月某日,皮奉山取用”,再掘下去,得銀子五窖,由此發家,成為當地的大富豪。皮奉山用這筆錢財,造了一座大花園,開了一個當鋪,捐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風光無比。他開列了一張邀單,把昔日的狐朋狗友悉數請來喝酒,盡興而散。不久,孝姑生下一個兒子,眉清目秀,皮氏夫婦十分歡喜。
孫大理之弟孫文理,當日與兄走散,帶著木材及郎豐、毛順卿兩伙計,來到建平縣,做成生意,賺了三萬多兩銀子。兩伙計見錢眼紅,合謀將文理殺死,又修書將文理之妻孫二娘騙至荒無人煙處欲行奸污,二娘不從,亦被兩人殺死,沉入河中。
清官包拯來到鳳陽,迅速審清了幾樁冤案,大快人心。孝姑看到包公走過,想起屈死的父親,悲憤交加,昏迷過去。皮奉山回家后,向妻子問明其中緣故,決定替岳父申冤。次日,皮氏夫婦來到大堂喊冤,當堂訴說大理被害經過,包公差人即刻將強氏、孫小繼拿來。兩人拼死抵賴,包公用盡各種酷刑,最后才將真相供出,強氏、小繼均被梟首,埋尸荒郊。皮氏夫婦為感謝包公替他們申冤報仇,出資修建包公祠,從今往后,廣行善事,普積功德,其子后來高中,娶富戶之女為妻。皮奉山和孝姑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壽終正寢。
上一篇:《海陵佚史》介紹|賞析
下一篇:《燈草和尚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