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歲寒松柏
【出典】 《論語·子罕》:“子曰: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國魏·何晏集解:“大寒之后歲,眾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傷,平歲則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后別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
【釋義】 孔子認為:經過嚴寒的考驗,松柏才顯示出不同凡木的耐寒品質。后世常化用孔子語稱頌人品質堅貞。
【例句】 ①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蘇軾《減字木蘭花·送趙令》312)這里用本典頌美趙氏并自謙。②顧我已無當世望,似君須向古人求,歲寒松柏肯驚秋。(蘇軾《浣溪沙·寓意》319)這里用本典頌美對方品質堅貞。③愛平生、炯炯歲寒心,無今昔。(呂勝己《滿江紅》[慘慘枯梢] 1759)這里用本典表示對先賢美好品質的頌美。④尚有歲寒心在,留得數莖華發。(劉過《好事近·詠茶筅》2151)這里用本典形容竹制茶筅,借以言志。
上一篇:典故《宋玉賦高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歲歲榮枯原上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