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果報錄》簡介|鑒賞
擬舊小說,二卷十六回。漱六山房(張春帆)著。清光緒丙午年(1906)閏四月申昌書局初版。
《新果報錄》敘寫的是琉球國沖繩島的奸滑惡徒幾久次郎與其姘婦龜兒這“一雙小小野鴛鴦”,闖下多少潑天大禍,犯了多少彌天大罪,而終遭報應的故事。貌似學生的青樓女子龜兒,被法律家橫山搭救,攜歸故里鹿兒島。然一俟重見舊好幾久次郎,則又故態復萌,串通屋主梶婆,與之勾搭成奸。欲加害橫山,卻誤置藥酒于次郎。陰謀揭穿,橫山忠厚放其生路,梶婆同行。途中識得客商神山,雖有種種前兆預言在先,仍娶龜兒為妻。后因實情敗露,離異乃為終局。返回沖繩,律師若松陪伴,根除后患,設計梶婆喪命。恰逢次郎移花接木,死里逃生歸來,角斗場中龜兒暗刺若松。法律難容,雙雙收入羅網,作孽自受,得其該有報應。
《新果報錄》就其思想內容來看,無非是宣揚因果報應,勸人為善,以此作鑒,覆轍自戒而已,并沒有多少新意。惟有其人物雖屬反面,而言論中卻也時有揭露官場腐敗、社會黑暗的意思。次郎訪安姐,談及當今官場之“夤緣諂媚,謀差謀缺”的伎倆,認為與那“妓女的騙人銀錢的手段也差不多”。且做妓女的,“大半是出于不得已”,尚有“自痛自恨”之心,而“做官的人,做了些廉恥喪盡的事, 自己還洋洋得意”,毫無羞惡之心。(第十五回)以官場中比煙花間,有過之而無不及。反面人物口中亦存憤激之語,這既是社會現實復雜性的體現,也是人物本身復雜性的反映。在一個以說教,規勸為主旨的簡單故事中,有這樣一種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新果報錄》的藝術描寫,在人物刻劃上并不足道。只是在“斗牛”片斷中,倒有一種淋漓盡致的自由揮灑:
猛見東邊趕出一條牛來,身體十分膘壯,兩角勁健,四蹄瑩利,爆出了一雙怪眼,連連吼叫幾聲,勢頭是個十分猛惡的樣子。眾人看了,齊喝一聲采,都道,“這牛倒是個勁敵,不是輕易好與他對斗的。”這言未了,西邊早奔出一條牛來。眾人一齊喧笑起來。你道這牛是什么樣兒?生的又小又瘦,毛片都是癩稀稀的了,看他垂頭委耳,連一點神氣都沒有。那東邊的牛,氣昂昂雄赳赳地站在那里,奮耳噴鼻,是個目無余子的樣兒。擺個門戶要等對敵的好手,卻不道走出這條倒運的病牛,看了那里在他心上。把前蹄一撲,挺著尖刃般的利角,把頭向那瘦牛直拱過來。瘦牛將身一側,讓過了他,卻把角向他肋上輕輕的一挑。那牛倒發起怒來,用全力轉身過來。瘦牛又攛過左邊,叫了一聲。那牛本來心滿自大,聽了他叫聲,以為把他藐視了,越發奮怒,不要命用角來觸。瘦牛將身一縱,約有一丈來遠,卻伏在地下,把鼻子靠著了地。那牛此時起了性,用力向前一縱,卻有六七尺高,力過猛了,直向瘦牛身上撲去。猛見瘦牛把頭一抬,兩前腿一柱,那兩只小尖角兒恰恰的頂入那大牛腹底,直戳進去。那大牛吼了一聲,身子早“撲搭”的倒在地上,血流如注。眾人看了,那喝采的聲就如山崩海沸一般,……第十三回)。
揚抑之間,對比的懸殊,眾口所稱,輿論的鋪墊,情勢似甚明朗。而一挑一叫一伏,對一撲一轉一縱,則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氣氛陡然緊張。最后以一抬一柱一頂,鑄成勝負定局。似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其有鋪張恣肆,又無廢筆贅墨。惜這種描寫僅此一現,余則平平,皆無可觀。
上一篇:《新刊八仙出處東游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新聊齋》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