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傷寒來蘇集》系《傷寒論注》4卷、《傷寒論翼》2卷、《傷寒附翼》3卷三書之總稱,清柯琴撰。柯琴(1662~1753)字韻伯,號似峰,浙江慈溪人,書中引用《內經》理論,對《傷寒論》理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獨特見解,為后世醫家所習頌。
《傷寒來蘇集》將《傷寒論》重新編次,其法為:“是編以證為主,故匯集六經諸論,各以類從。某證是某經所重者,分別某經,如桂枝、麻黃等證列太陽,梔子,承氣等證列陽明之類,其有變證化方,如從桂枝證更變加減者即附桂枝證后,從麻黃證更變加減者附麻黃證后”。其后加以注疏和校正。這樣證以方名,方隨證附,對臨床及辯證立法具有現實意義。又認為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非為傷寒一科,故稱:“傷寒、雜病未嘗分為兩書也,凡條中不冠傷寒者,即與雜病同義。”反對將《傷寒論》只說成397法,113方等拘泥于數字的提法。闡明雜病同樣也可按六經論治。對《傷寒論》六經與《素問·熱論》六經有不同的認識,認為《熱論》的六經分證辯證方法,為熱病實證的辯證方法,對寒熱、虛實錯雜的病證,是欠缺的,而《傷寒論》六經辯證補充了其不足,并有所擴展。認為“合病”“并病”不獨為三陽所有,三陰中也普遍存在,對其進行了論述。柯琴還著有《內經合璧》一書,惜已亡佚。后世醫家亦有宗柯氏方法編纂者,如清徐大椿編《傷寒論類方》。《傷寒來蘇集》一書,解放后有排印本。
上一篇:《傷寒雜病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供求經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