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欲曉圖
現代·石魯作
紙本設色
清代道光年間戴熙山水學王翚,雖具功力,而無新意,但所著《習苦齋畫絮》,卻談出不少畫理,例如“畫令人驚,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思”,也就是叫人念念不忘。這樣的繪畫很不容易,必須具有高超的藝術魅力。石魯的《東方欲曉圖》,就是一幀“令人思”的作品。
此圖繪于1960年。初看時,圖中所繪乃西北地區的窯洞,老樹粗礪,一個霜凝窗欞的侵晨,直覺上只是感到有渾樸厚實的氣氛,再看看畫題看看畫,或有所悟,也許是革命年代的延安窯洞吧?
舞臺,是有限的,但畢竟是演員能夠表演的天地;而畫面,更是狹窄有限,不僅面積小,如果是單幅畫,只能靜止地停留在不變的一點上,畫家總想通過有限的方寸,來表達無限的情思。古人原有“以畫寓意”之說,這就須獨具只眼,作艱苦深沉的構思。
《東方欲曉圖》,乍看仿佛是幀尋常的風景畫,作者在畫題上含蓄地點了睛,稍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人就會聯想到:這兒也許是重要的革命領導人正在宵旰勤勞,一直工作到天將拂曉……啊!東方將要天亮了,對整個東方被奴役的人民來說,也許是快要黎明來臨了。在那個年代里,人們是多么盼望“欲曉”啊!
作者運用近似金冬心的厚重樸拙的筆調,濃郁沉酣的墨韻,還帶有刻石般的韌硬味,來描繪東方欲曉的情景。中國畫最顯著的特征是講究“筆墨”,但筆之情,墨之趣,總得和主題內容相吻合。作者是不會運用倪瓚、漸江一路蕭散疏淡之筆,來繪制這類題材的。
宋代沈括在所著的《夢溪筆談》里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眰€中三昧,值得體悟。畫中的虛實、真情、實意,不僅僅要著眼在構圖經營上,更重要的是側重于意境的締造。藝術里的真實,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升華,盡可能達到作品能起“令人思”的效果。
《東方欲曉圖》是一件畫外有畫、意外有意、味外有味的好作品。
東方欲曉圖
黃土魂,高原情,天蒼地茫的西北風沙哺育了石魯。他真誠、樸拙、堅毅,他的筆墨粗礪而有棱角,形成了氣厚、力沉、情摯、神旺、筆辣的石魯畫風,引領了“長安畫派”,是一位當代中國畫壇上叱咤風云的人物。
上一篇:《宋人畫意圖、重巒雪霽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高山絕壑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