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魚石斧圖
新石器時代
彩繪陶畫
河南臨汝閻村出土
1978年發現的鸛魚石斧紋彩陶缸,其器形為敞口、圓唇、深腹,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沿下有四個對稱的鼻鈕,腹部有彩繪《鸛魚石斧圖》,是一件富有寓意的近似圖騰的藝術品。
鸛魚石斧圖
《鸛魚石斧圖》內容分為兩組:左邊畫一只圓眸、長喙、兩腿直撐的水鳥,它昂首,身軀微微后傾,顯得非常健美,嘴上銜一條大魚;右邊豎立一把裝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子都真實而細致地勾畫出來。大多數意見認為這只水鳥是鸛,但也有人把它看作性情溫順的鷺,給原始氏族帶來吉利、祥瑞的益鳥。那柄石斧,一目了然是新石器時代普遍使用的生產工具,它在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爭中起著巨大作用,它磨光之后,砍倒了叢林荊棘,開辟出一片片可以種植的田地。同時,原始人也經常借助石斧防御猛獸的侵襲。原始人對石斧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如此崇拜,于是把它人格化了,賦予靈性,使它成為被頂禮膜拜的氏族圖騰。圖中的石斧,正是作為這種力量的象征而加以描繪的,因此,在藝術處理上,它并非隨意地平放在那里,而是巍然屹立著,如此完整的、一絲不茍的森嚴形象,充分表明這種工具在這一氏族人員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圖中鸛、魚面向石斧,意味著向它奉獻祭品,以祈求石斧保祐氏族吉祥、安寧和豐收的生活。聞一多在《說魚》中寫道:“魚是繁殖力最強的一種生物,所以在我國古代,男女青年間若稱對方為魚,那就等于說:‘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說魚》還舉古詩中以鳥啄魚隱喻男女配偶。聞氏論點也值得參考。
此圖的表現手法具有以下特征。石斧和魚根據不同的內容和要求,用粗濃的黑線條勾勒輪廓,轉折、起伏、剛柔互用的筆致,表現對象的神情和形態;鸛則直接用色彩涂染形體,唯有眼睛,用粗濃圈線,中作一濃圓點,分外有神。這一作品預示了我國傳統繪畫中勾勒和沒骨兩種基本形式的雛形。
《鸛魚石斧圖》屬仰韶文化,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繪畫作品之一,畫面縱37厘米,橫44厘米,在我國繪畫史上不僅代表萌芽時期的藝術風格,而且以其宏偉的氣勢,體現出我國新石器時代美術創作的高成就。
上一篇:《觀音圖、猿圖、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舞蹈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