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山口待渡圖
五代·南唐·董源作
絹本水墨淡設(shè)色
縱五○厘米
橫三二○厘米
藏遼寧省博物館
夏景山口待渡圖
此圖描寫江南夏天景色。起首沙坡剔細(xì)草,坡下溪流縈繞,布景空靈。中幅結(jié)構(gòu)縝密,山峰層丘疊壑,焦墨大披麻皴,高厚雄壯。山麓溪回徑折,為山家出入沙路;迤左則村墟煙落,夏木陰陰;鷗渚漁汀,犬牙相錯;緣溪小柳鬈鬈,畫法尤異;渡艇東西往來,搖曳于滄波窈靄間;待渡人物,有著紅衣者。清“四王”之一王原祁評論說:“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圖》,用淺絳色,而墨妙愈顯,剛健婀娜,隱躍行間墨里。”(《麓臺題畫稿》)它與《瀟湘圖》、《夏山圖》同一畫法,俱在山上布滿了許多小點(diǎn)子來表現(xiàn)漫山的樹木叢林。但也有出入之處:《瀟湘圖》的皴筆都是比較整齊而圓渾的條子;《夏山圖》雜以破筆、渴筆;而《夏景山口待渡圖》則摻雜了一種卷曲的皴筆。這說明形體雖同,而筆墨變幻是多樣的,與《龍宿郊民圖》同為“唐無此品”。《宣和畫譜》著錄之,唯宣和裝裱已經(jīng)不存,未有標(biāo)簽璽印,也許因?yàn)榻鸨テ沏炅?河南開封)后,內(nèi)府御物大多散入民間,收藏者為免生事,遂將印記割裂所致。元文宗時復(fù)藏內(nèi)府,卷后有天歷三年(1330)正月奎章閣參書、畫家柯九思鑒定,曰:“真神品也。”鈐有“天歷”御璽,虞集、李泂、雅琥俱應(yīng)制題詩于后,末有明董其昌跋。清吳升《大觀錄》著錄,而《石渠寶笈初編》將它列入次等,其實(shí)比較傳世的董源真跡,此為最完整精妙的杰作之一,確如柯九思所鑒定的。
上一篇:《瀟湘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雪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