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重圓
釋義
比喻夫妻離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聚與和好。
出處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德言直引至其居,設(shè)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照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
故事
南北朝末期,陳國后主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夫妻二人極為恩愛。陳國行將滅亡之際,樂昌公主被虜北上,眼看二人即將分別,公主遂將梳妝臺上的一面銅鏡摔成兩半,與夫君約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在長安街市上沿街叫賣,以鏡為憑,直至找到對方的下落。
陳國亡后,樂昌公主被隋朝越國公楊素所得。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歷盡千辛萬苦趕至長安,見市集上有一個老仆人在賣半邊銅鏡,就從懷里拿出自己的那半銅鏡與其相對,果然吻合。
徐德言見鏡在妻子不在,當(dāng)場題寫了一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照明月輝。”意思是說,這半邊銅鏡與佳人是一起離去的,如今鏡子回來了,我的妻子卻沒有回來,再也看不到佳人的影子了,只留下明月的清輝還在照耀。
樂昌公主看到老仆帶回的詩后,水米不進(jìn),悲哭不止。越國公楊素聽說此事后深受感動,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令夫妻二人團(tuán)聚,并回到江南終老。
這段佳話遂被四處傳揚(yáng),“破鏡重圓”一詞也流傳開來。
用典
破鏡重圓從古有,何須疑慮反生愁?
——元·施君美《幽閨記·推就紅絲》
他與太太的相見,好像是破鏡重圓似的,他是快樂的。
——蕭紅《馬伯樂》
上一篇:成語《盲人摸象》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程門立雪》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