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有病忘者,行則忘止,臥則忘起,其妻患之,謂曰:“聞艾子滑稽多知,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師之?”其人曰:“善。”于是乘馬挾弓矢而行。未一舍,內逼,下馬而便焉,矢植于土,馬系于樹。便訖,左顧而睹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幾乎中予!”右顧而睹其馬,喜曰:“雖受虛驚,乃得一馬。”引轡將旋,忽自踐其所遺糞,頓足曰:“踏卻犬糞,污吾履矣,惜哉!”鞭馬,反向歸路而行,須臾抵家,徘徊門外曰:“此何人居,豈艾夫子所寓邪?”其妻適見之,知其又忘也,罵之。其人悵然曰:“娘子素非相識,何故出語傷人?”
(《艾子后語》)
賞析世上好忘事的人常有,就是人們常說的忘性大,整日里丟三落四的。不過,這位齊國人不是有健忘的缺點,而是在生理心理上出了問題,得了健忘癥,且已病入膏肓,達到“行則忘止,臥則忘起”的嚴重地步。作者通過他去治病的路上所經歷的四件事,一層深一層地表現了他病情的嚴重:他將自己的箭置于土中,轉眼即自驚自嚇,以為自己差點為流矢所中;自己把馬系于樹上,轉眼即沾沾自喜,以為得了便宜,不費吹灰之力撿了一匹馬;剛剛自便于地,轉眼腳踩其上,竟自辱其身,以為踩在了狗糞上;前去治病,走在半路上返回而行,到了自家門口,竟懷疑是否到了醫生家門,更為甚者,被妻責罵,反而悵然問曰:娘子素非相識,何故出語傷人?眼見得此人如此發展下去,有朝一日,連自己為何許人也,大概也都會糊涂懵懂,其后果簡直是不可想象!
然而,作者真是在記述、譏笑健忘者的病況嗎?不!真是有病,有什么可嘲弄的?這原是一篇寓言小品。作者是用夸張的詼諧多趣的筆法,借藝術的想象與典型化,把健忘癥者健忘的嚴重程度、可怕后果推向了極致:這位齊人不僅把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忘得干干凈凈,還進而將自己所作所為妄加附會,不僅笑話百出,還使生活都變了形。作者正是要借用這一點給人們以啟發。
成語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人生在世,個人的生活、工作經驗都是值得重視的。對成功的地方要善于總結經驗,對失敗之處也要善于汲取教訓,如果像健忘癥患者一樣在人生實踐的長途跋涉中,做一樣忘一樣,一輩子一無所得,當然更說不上有什么創造和貢獻,到頭來連自己的老婆都認不得了,人活一世,豈不可悲可嘆!
上一篇:《痀僂承蜩》原文|賞析
下一篇:《箭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