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
釋義
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志不清。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不辨是非,把什么都忘了。
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經(jīng)常發(fā)動戰(zhàn)爭。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占領了野王,野王附近有處上黨,上黨太守馮亭擔心秦軍來攻就寫信給趙國,表示愿意歸順,希望能得到趙國的庇護。
趙國君臣為此展開激烈的爭論。平原君趙勝說:“我們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黨十七座城池,這是多么豐厚的財富啊,可不能失去良機。”平陽君趙豹反對說:“上黨是想嫁禍給我們趙國。強大的秦國天天打上黨的主意卻得不到,弱小的趙國反能坐收其利,這是無故之利,有害無益。就連圣人都把無功受利視為災禍,我看我們不能要。”
趙王不想失去這塊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張,派他去接收上黨,將其劃入趙國領地。秦國知道后,認為趙國存心和自己作對,就命令白起率大軍去攻打趙國。起初趙國委派老將廉頗進駐上黨長平,堅守不出,白起一時無可奈何,但后來趙括取代了廉頗,貿(mào)然出戰(zhàn),最后竟導致四十萬趙軍被白起全部坑殺,趙國都城邯鄲也一度被困。
趙王和平原君因為貪圖眼前一個小小上黨之利,差點導致趙國滅亡。后人形容他們此舉是“利令智昏”。
用典
獨苦國人無識者,利令智昏,則不免受其餌矣。
——章炳麟《敬告對待間諜者》
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親,四下里替他招攬買賣。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
上一篇:成語《剛愎自用》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刮目相待》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