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寧*》簡介|鑒賞
傳奇小說。見于鑄雪齋本《聊齋志異》卷二。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是最優美的篇章之一,堪稱蒲松齡的力作。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但作家并沒有突出情愛的描寫,而是把筆力集中在塑造主人公嬰寧的形象上。她是狐母所生鬼母所養的少女,自幼在深山幽谷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喜花愛笑的天真爛縵性格。為了突出這種性格基調,作品用生花妙筆寫了她十幾種笑態,使其各個性格側面得到豐富多采的表現。與王子服初會時的微笑,表現她在山野荒郊乍遇癡情男子時的驚喜;王子服來到她家后一連串的大笑,顯示了愛情初綻的歡樂。她不諳世事,甚至不懂男女情事,憨態可掬,然而并非“無心肝人也”。來到王家后,當人們私下議論她的身世時,用笑聲巧為掩飾;與鄰里相處,又能用笑聲博得鄰女少婦們的歡欣; 每逢母怒,則能“一笑而散”;有時還用笑求得婆母對有過錯奴婢的寬恕,表明她的良善。她還是個敢愛敢恨,疾惡如仇的女性,用很獨特的方式嚴厲懲處了圖謀不軌的西鄰之子。這是一篇以人物為中心的性格小說,人物性格的主體性與豐富性高度統一。嬰寧的性格是蒲松齡的理想性格,嬰寧的笑聲是理想天堂里的笑聲,是對封建禮教所倡導的“行不動裙,笑不露齒”的淑女規范的挑戰。然而,這種歸真返樸的性格卻在嚴酷的現實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嬰寧結婚之后,就知道“房中隱事”不可向人道;涉及訟事之后,她接受婆母教訓, “矢不復笑”, “故逗,亦終不笑”,最后因懷念鬼母而痛哭落淚。由笑到不笑到哭,蒲松齡用美的毀滅的悲劇力量對世俗提出抗議,《嬰寧》的反封建意義不容低估。
嬰寧喜笑之外又愛花,作品對她的生活環境極盡渲染之能事:遠處“亂山合沓, 空翠爽肌”;門前“皆柳絲”; 墻內“桃杏尤繁”; 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墮階上”;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舍后“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這桃紅柳綠,百花盛開,如火如荼的環境景物描寫是高度性格化的。它除了直接說明主人公勤勞愛美、好潔喜花之外,對這個象山野百合一樣的少女開朗歡快的個性是很好的烘托,以花襯人,以花喻人,人似花,花猶人,相映成趣。同時,這詩情畫意般的景物描寫,也釀造了一種極富抒情色彩的藝術氛圍。
上一篇:《姣紅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學究教育談》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