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布衾
【出典】 《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元始中,修功臣后,下詔曰:‘漢興以來,股肱在位,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未有若公孫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為布被脫粟之飯,奉祿以給故人賓客,無有所余。”《漢書》卷一○○下《敘傳下》:“平津斤斤,晚躋金門,既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述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釋義】 西漢公孫弘官至宰相,封平津侯,生活儉樸,用布衾(布被),吃糙米飯。后世常用此典稱美貴官儉樸。
【例句】 人世無過,魚羹飯美,布衾銘好。(劉克莊《水龍吟·辛亥安晚生朝》2620)此詞賀鄭清之(安晚)生日。鄭氏官丞相,尚廉儉,曾作《楮衾銘》。作者在詞中將《楮衾銘》改成《布衾銘》,暗以丞相公孫弘比擬鄭清之,贊他生活儉樸。
上一篇:典故《布帆無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并刀難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