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臺》簡介|介紹|概況
雜劇劇本。清吳偉業著。清楊恩壽《詞余叢話》說:“吳梅村《通天臺》雜劇,借沈初明流落窮邊,傷今吊古,以自寫其身世。至調笑漢武帝,嬉笑甚于怒罵,但覺楚楚可憐。或謂‘為宏光解嘲’,恐未必然也。其第一出《煞尾》……,苦雨、凄風、燈昏、酒醒時讀之,涔涔者不覺濕透青衫,較之‘我本淮南舊雞犬,不隨仙去落入間’之句,尤為凄惋。”清尤侗《西堂雜俎》說:“及所譜《通天臺》、《臨春閣》、《秣陵春》諸曲,亦于興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蓋先生之遇為之也。”近人吳梅《顧曲麈談》說:“吳梅村所作曲,如《秣陵春》、《臨春閣》、《通天臺》,純為故國之思。其詞幽怨悲慷,令人不堪卒讀。”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認為此劇“情節單純。上之舞臺,雖不知若何景象,然作者所欲表出之中心幽憤,已盡吐露之,一無余緼。如第一折通天臺下痛哭之獨唱獨白,字字鳴杜鵑血之聲,洵可比擬歸莊《萬古愁》道情一曲之悲壯文字也。”此劇借梁尚書左丞沈炯亡國后旅居長安,痛哭于荒郊漢武帝通天臺遺跡,曲折地反映了當時亡國士大夫的悲痛心情。作品情節單純,意在抒情;曲辭景情相生,蒼老悲怨,感人至深。
上一篇:《送路六侍御人朝》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醉蓬萊·漸亭皋葉下》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