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周青
亦題《孝婦周青》、《東海孝婦》。東晉志怪小說。干寶撰。原載《搜神記》卷十一?!斗ㄔ分榱帧肪砹d。李格非等《文言小說》、吳組緗等《歷代小說選》皆選錄。是一則著名的孝婦蒙冤故事。敘寫:東漢時東??び幸恍D,對待婆母非常孝敬。婆母過意不去,不愿“久累年少(指孝婦)”,于是自縊而死。其女反誣孝婦害母親,并狀告于官衙。太守不辨皂白,嚴刑拷打,孝婦不堪苦楚,遂被屈打成招。當時于公為獄吏,替孝婦據理辯冤,但太守不聽,于公抱其獄詞,痛哭于府,憤然而去。孝婦被斬后,郡中三年枯旱不雨。后來太守換任,新任太守究其大旱緣由,于公具訴孝婦冤屈,太守立即親祭孝婦冢。于是大降喜雨,五谷豐登。據當地老人講,這一孝婦名叫周青,她臨死前,當眾立誓:“青若有罪,愿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碑斝行虝r,她的血變成青黃色,順著旗竿逆流到頂端。故事揭露和抨擊了當時吏治的昏暗,表現了一個善良女子對于黑白顛倒、草菅人命的封建法制的控訴和反抗。小說文筆簡約,用史傳筆法,把周青蒙冤的情狀寫得可歌可泣。啟筆先點明時間、地點和人物,以明事乃不妄也。接著便直敘孝婦之德,婆母自縊,小姑誣告,太守枉斷,于公爭訟等,秉筆直書,不事夸飾,敘事精簡。展現了孝婦冤獄的實情真貌,暴露了酷吏斷獄的昏聵兇殘。史貴傳真,作者所寫周青冤獄,在封建時代是具有典型性的。下面作品轉換筆法,孝婦誓言,蒙冤罹難,感天動地,誓言應驗,血緣幡逆流,郡中枯旱,三年不雨。這里作者構設了極為奇警的情節,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把這一曠世的奇冤渲染到了極致,有力地鞭撻了封建酷吏,充分地表現了被壓迫人民的愿望。這一故事的本事在漢代已廣為流傳,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說苑》、《漢書》所記的東海孝婦事,但它們的主旨在于頌揚于公循吏之德,故而均不云其孝婦姓名。另一類是民間傳說,《淮南子·覽冥訓》中的齊孝婦事,還有后來《后漢書·孟嘗傳》中的虞孝婦事和《晉書·列女傳》中的陜孝婦事,此三事雖載于正史等書,但所據當和本篇的民間傳說孝婦事類同。干寶先據史實錄東海孝婦事,又據傳聞記周青事。高明的是,作品把史實與民間傳說巧妙的扭結在一起,亦虛亦實,虛實相生,并以傳說中的冤血逆流與史載的枯旱三年相勾連,形成前呼后應之勢,使全文脈意貫通,二者渾然成一體。此后這一故事歷代都有繁衍,宋人王歆《孝子傳》即直記周青事。元代王實甫、梁進之、王仲元曾先后編成《于公高門》雜劇。關漢卿的著名雜劇《竇娥冤》也是以此為藍本,融入“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傳說,結合時事,成功地塑造出竇娥的藝術形象。清代陳寶、王曦又作《東海記》亦脫胎于此,而推衍為傳奇(戲劇)。
上一篇:《秦漢·劉向·周幽褒姒》簡析
下一篇:《先秦·韓非·和氏之璧》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