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魚羹
【出典】 北朝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王)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道肅一飲一斗,號為‘漏卮’。經數年已后,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槳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
【釋義】 魚羹,指用魚作的羹湯。北魏時,生于南方的南齊秘書丞王肅投奔北朝之后,不喜歡吃北方習用的羊肉酪漿,而喜歡吃魚羹、茶汁。經過數年之后,王習慣了北方生活,也喜歡吃羊肉酪漿了。由于魚在南方甚賤。后世亦以“魚羹”詠士人安于簡樸生活。
【例句】 ①人世無過,魚羹飯美,布衾銘好。(劉克莊《水龍吟·辛亥安晚生朝》2620)這里用“魚羹”典描寫“安晚”(指當時丞相鄭清之)的簡樸生活。意為鄭清之雖貴為丞相,但生活卻十分節儉。②宰相時來須教做,算人間、是處魚羹有。(王庚《賀新郎·壽蔡久軒參政,癸丑生》2958)這里的“魚羹”指簡樸的生活。意為“蔡久軒參政”雖身為貴官,但其生活卻隨遇而安。
上一篇:典故《魚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魚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