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仲父
【出典】 《荀子·仲尼》:“夫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焉,夫孰能亡之?倓然見管仲之能足以托國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為仲父,是天下之大決也。立以為仲父,而貴戚莫之敢妒也;與之高國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惡也。”唐·楊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故號為仲父。”《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列傳》:“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晉書》卷六五《王導傳》:“朝野傾心,號為 ‘仲父’。帝從容謂導曰:‘卿,吾之蕭何也。’”
【釋義】 戰國時,齊桓公任用管仲(夷吾)為相,尊稱之為仲父。秦始皇也曾稱相國呂不韋為仲父,晉代王導也被尊稱仲父。
【例句】 紅顏綠發已高官,赤舄繡裳今仲父。(毛滂《玉樓春》[我公兩器兼文武] 675)這里用本典稱頌對方官居高位,受到皇帝的倚重。
上一篇:典故《仗下奏祥云五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仲達奔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