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誅茅
【出典】 《楚辭》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決之。’……屈原曰:‘……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梁書》卷一三《沈約傳》:“(沈約)嘗為《郊居賦》其辭曰:‘……或誅茅而翦棘,或既西而復東。’”
【釋義】 誅茅,指剪割茅草以為房屋。屈原在《卜居》中向太卜鄭詹請教自己是否應該剪除茅草而從事農耕。后引伸為詠營建居室的典故。
【例句】 ①誅茅為我補東籬,會待新春殘臘、也來歸。(趙鼎《虞美人令·馮翊送信道舅先歸桐宮》942)這里的“誅茅”指剪割茅草。作者囑家中人為自己修補好隱居之地的屋舍,自己將歸鄉隱居。②名場老我閑關,分歲晚誅茅湖上山。(陳人杰《沁園春·送陳起莘歸長樂》3081)這里的“誅茅”指營建居室。言自己到晚年就要在湖山之間葺室歸隱。
上一篇:典故《蛛絲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諸公袞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