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蕭寇
【出典】 《后漢書》卷一六《寇恂傳》:“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為著姓。”“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據洛陽。又并州未安,光武難其守,問于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于關中,無復西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光武謂恂曰:‘河內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光武于是復北征燕、代。恂移書屬縣,講兵肄射,伐淇園之竹,為矢百余萬,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轉以給軍。”又,《贊》曰:“子翼守溫,蕭公是埒。系兵轉食,以集鴻烈。”
【釋義】 蕭寇,指蕭何、寇恂。楚漢戰爭時,蕭何留守關中,補兵饋餉,軍用不匱,終使漢高祖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東漢光武帝劉秀略定河內后,委任寇恂為河內太守。寇恂供給軍需,一如蕭何,使劉秀得以專心北伐。后因以“蕭寇”為稱美官員長于理財供給的典故。
【例句】 蕭寇勛名,龔黃模樣,入拜行趨堤上沙。(王千秋《沁園春·晁共道侍郎生日》1466)這里以蕭何、寇恂比晁共道,頌美他曾有理財供給之功。
上一篇:典故《蕭娘書一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蕭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